
有那么一群人,渴了喝糖水。無聊了喝糖水。高興了喝糖水,孤獨了喝酒。郁悶了喝酒。高興了喝酒。抱怨時喝酒,累了喝咖啡。困了喝咖啡。減肥了喝咖啡。還有早上起來就喝咖啡的。在這些液體的澆灌下,人們獲得了平靜、連接,防御了內心的孤獨,空虛;獲得了力量,膨脹的感覺,防御了內心的無力感,無*能感;獲得了力量,防御了內心的失控與無助……而明明卻是一群資本主義流水線上的螻蟻。
早晨的第一杯咖啡,午后的高糖飲料,夜晚的酒精慰藉——這些已成為現代人生活的標配儀式。人們像被編程的機器,在不同化學物質的刺激下維持著資本主義生產線的運轉。糖分提供短暫的能量爆發,酒精制造虛幻的逃避空間,咖啡因則強行延長清醒時間。這不是自由選擇的生活方式,而是消費主義精心設計的生存陷阱。以為自己是在享受生活,實則是在參與一場針對自我的慢性化學戰。
資本主義生產體系將人類異化為純粹的生產單位,而糖、酒精和咖啡因則成為維持這一異化狀態的潤滑劑。早晨需要咖啡因啟動,因為八小時睡眠已成為奢侈品;工作日需要高糖飲食,因為半小時午餐時間不允許營養均衡的進食;夜晚需要酒精放松,因為白天的異化勞動已經掏空了精神世界。像被注射了興奮劑的賽馬,在消費主義的跑道上狂奔,卻不知終點在何方。這種生活方式不是人類生存的自然狀態,而是資本邏輯下被迫適應的畸形存在。
更為隱蔽的是,這些化學依賴被包裝成個性表達與文化符號。精釀啤酒代表著叛逆,手沖咖啡意味著品味,特色奶茶彰顯個性——消費主義成功地將我們的化學依賴轉化為身份認同的標記。資本主義不僅控制了人們的工作時間,還通過物質依賴殖民了人們的休閑生活。我們以為自己是在享受生活,實則是在執行消費主義設定的程序。這種隱蔽的控制比封建時代的鎖鏈更為牢固,因為它以自由意志的假象出現,讓人心甘情愿地戴上這無形的鐐銬。
要打破這種化學依賴的循環,首先需要重構工作與生活的時空秩序。減少異化勞動時間是擺脫化學依賴的前提。當人能夠獲得充足的睡眠、從容的用餐時間和真正的休閑,對刺激性物質的依賴自然會降低。冰島通過提供豐富的夜間社區活動和體育設施,成功降低了青少年酗酒率,證明社會環境改變能夠帶來行為模式的根本轉變。然而對人們來說,難的卻是意識到這一點,更難的是在大腦已經被馴化之后已經無力掙脫。更可怕的是人性的貪婪,付諸了資本瘋狂的底氣,而這恰恰是“進化”的必然。這也是當前給下一代人類留下的可怕的“財富”。
建立真實的社群聯結是另一種解毒劑。把從對物質的依賴轉變成對人的依賴,然而,誰又能夠保證對人的依賴不會發展成癮呢,當然這一切能夠得到保障的前提是人格的穩定性,發展性。
最為根本的是重新定義進步概念本身。李子柒的視頻為什么那么受人歡迎,可能正是那種脫離資本主義生產線的生活狀態吸引著人們,我們也能看見,現在的騎行,徒步,馬拉松在越來越收人追捧。這些實踐雖然規模尚小,但證明了脫離消費主義生活方式的可能。當社會價值不再簡化為生產效率和經濟貢獻時,人才能從化學依賴的惡性循環中解放出來。當我們能夠不依賴化學物質而保持清醒、平靜與快樂時,才算真正奪回了對自己生活的掌控權。這場解放不是通過禁欲實現,而是通過創造更豐富、更有意義的生活方式來完成。畢竟,人類的覺醒不應該依賴咖啡因,幸福不應該需要酒精催化,能量也不應該來自糖分飆升。在流水線之外,存在著更廣闊的生活可能。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