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保持客觀。
俗話說:“世間本無煩惱,庸人自擾之
也就是說人們分析事物時,總是先假設,然后再驗證假設,進而得到事物的真相的,但關鍵問題是,人們很多時候并沒有驗證自己的假設,就認為自己的假設是事實,進而會起情緒,甚至把事情搞砸。
有一個朋友約了客戶兩點鐘見面談些有關合作的問題,他一點半就到了,等到兩點的時候對方還沒有出現,他就翻看朋友圈,瀏覽下新聞什么的打發時間,但是到兩點半的時候對方還沒有出現,他打電話竟然是關機, 他情緒一下子就上來了,覺得對方沒有時間觀念,不尊重人,欺騙人,越想越生氣,引起他的情緒波動的不是對方的失約,而是他對這件事情的假設。同樣的一件事情,如果他換種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比如可能是對方出門忘了帶手機,半路上想起來又回去拿,所以才耽誤了時間。對方手機沒電了,路上又遇到了交通堵塞又或者對方手機被小偷偷走了,因為手機里有很多重要的信息不得不第一時間處理等等情況。他總有給自己解釋的時候對不對?又何必為自己的假設憤怒、生氣呢?后來三點多的時候對方給他打電話確實是遇到了一些事情,向他道歉。
那我們以后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候怎么樣管理自己的情緒呢?
無為,
所謂無為,就是知道自己暫時得不到真相,而真相又是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呈現出來的,并且知不知道真相關系也不是特別大,那么這時,可以選擇什么也不做,靜靜的等待就好,等到真相自然呈現在你面前。
驗證。
如果這個事情對你很重要,并且早一點知道和晚一點知道對你的影響很大,那么你就可以跟隨情緒的提示,去驗證你的假設,更早地讓事實的真相呈現出來。
但是你要知道,在你的假設沒有得到驗證之前,這只是你的假設,這樣,你的情緒就會好得多。
2,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按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按鈕,通常一個人兒時受到的傷害越多,情感按鈕也就越多,成人之后在情感關系的情緒中越多,進而影響到個人的人格魅力和情感的穩定。,
一個在家庭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成人后有可能特別怕別人對他大聲說話,一遇到別人對他大聲說話他就感到害怕甚至覺得恐懼。
一個兒時被性侵過的女孩兒長大之后一旦戀人,愛人對她有親密的行為她就害怕并且有逃避的沖動。
我的一個朋友,在上學時候有一天上自習課,老師剛出教室,同學們就開始說話了,教室里亂哄哄的,當老師回來的時候教室里突然就安靜了下來,但老師唯獨點名批評了她,讓他感覺很不公平感覺很委屈,從那以后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上哪怕受到一點不公平的待遇他就感覺受了很大委屈似的。
以上幾個例子也驗證了一句俗語,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所以當我們引起情緒波動的時候想想是不是觸動了我們的情緒按鈕?很多事情我們只是無意間放大了事情的影響,實際上并沒有我們想的那么可怕。
3,放下是非、對錯的判斷。
我們知道家是一個講愛的地方,而不是一個講道理的地方,講愛,就是做讓雙方開心,愉悅的事情,講道理就是做所謂正確的事情,也就是說更多的去關注人的感受和而非對錯。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