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但凡是個家長,都在和我議論著所謂的:雞娃。在他們看來,買了學區房、上了重點班,就是雞娃真正的歸屬。
更搞笑的是,幼兒園的小學生家長暑假讓他們在家做考卷。
我不清楚,這些雞娃的家長,究竟有沒有弄清楚雞娃背后真正的意義?
很多家長告訴我,一定要從幼兒園開始抓娃,因為只有這樣,幼兒園上完小學的課,小學上完初中,初中上完高中的課,孩子就可以贏在起跑線。
然后我笑著問了一句:“你知道你孩子幼兒園的老師普通話有二甲以上嗎?你知道你家孩子幼兒園的老師有教師資格證嗎?”
家長迷茫地看著我搖了搖頭:“幼兒園肯定有的吧。”
我笑了,我問她:“如果你孩子的老師都說著一口方言你還敢讓你家的娃超前學拼音嗎?你知道不知道教育教學法有一條明文規定:普通話二甲以下的老師是禁止教語文的。所以,幼師的教師資格證普通話二乙就可以了,但是有的老師連教師資格證都沒有,你憑什么相信你家的孩子是超前?”
家長很自信的告訴我:“這個老師很負責呀,管得很嚴格呀。”
我點了點頭:“是的,管得很嚴,不代表專業性很強。一個老師專業性都沒有怎么去保證你家孩子是卓越和優秀的。教案都是自己瞎編的,哪來的兒童課程設計呢?”
于是,家長開始EMO了。
甚至還有家長會天真的以為公立中小學的教師的文化水平是低于私立中小學教師的。原因是:他們看的是分數。
確實,私立學校的老師,你會發現大多數是:XX留學生、XX獎、XX碩士研究生。
但是你一定不知道的是,公立學校的中小學教師,90%是比公務員都牛逼的編制工。而私立學校的老師都是一群考不上公立學校的人群。當然,我并沒有以此認為私立學校的老師很差。私立學校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老師,甚至還有從公立跳槽到私立的老師。但是不得不承認的一個就業的問題就是:
能考上公立學校的老師,除了要有私立學校老師所有的優秀的條件外,就是要還要競爭上千個應騁者,通過省考、市考、區考的在編教師,千里挑一,古代的科舉制選拔有得一拼,所以1000個教師考公,也就錄取一兩個名額。
這個時候,你還會公立學校的教師不如私立嗎?
不是他們不如,只是說私立學校花的大部分心思不單是在學習成績上,還有營銷宣傳上是重中之重。
你不難發現,私立學校老師的頭銜多到數不清,但都沒有一句重點。這個獎那個獎,其實好多的獎都是國外的。而公立學校老師的資質介紹就一條:高級教師、教齡XX年。
你要明白,這個世界上真正的高手,往往是簡言易出的,一個人越證明什么,簡歷越復雜,證明這個人專業性越差。
所以,家長真正去選擇老師的時候,不是去看這個學校的高分率有多少,老師頭銜有多少,而是實實在在的專業能力是不是學術級別上的。私立有很多老師的獎項,只要不是省級、市級的,好多都是小賽場的,并沒有什么意義。
而一個拿獎多的老師,不代表他的教學能力很好,只能說明這個老師很圓滑和上下級關系處得非常好。當然,也不排除,拿獎好的,業務能力也好的老師。
所以作為家長,真正去挑選大神老師,不要去看營銷機構故意讓你看到的。
像很多藝考的家長,以為孩子花錢上個鋼琴課,報個演講主持、舞蹈培訓班,孩子就一定前途不可估量。
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市面上90%的鋼琴老師指法是錯的、播音教學老師除了有普通話二甲以上的證書,但是氣息發聲是錯的,聲樂老師除了有這個獎那個獎、什么十級證,但是聲樂的發聲位置是錯誤的。很多舞蹈老師教出來的舞看似很牛逼,不是內行根本不知道他們差在了哪。
所以,一個不合格的老師帶著你什么都不懂的娃,你覺得你家孩子能學到什么?確實,有的孩子是拿到了這個十級、那個十級,但是最終的歸宿呢?可能連以后成為培訓機構的老師都難。
因為培訓機構不需要專業的老師,但一定需要會賣課和營銷的老師。
這就是這個國內目前的職場法則。家長只相信他們眼中看到的和他們認知中所以為的。
就像我看到很多孩子在幼年學播音演講的時候,整個氣息發聲是錯誤的,但是家長不懂呀,只聽從老師的安排,把孩子的聲音調整到你以為好聽的聲音,裝腔作勢地朗誦。家長以為這就是天賦,但不知道的,有的時候,長年錯誤的發音,會導致孩子聲帶的損壞,真正在大賽中連最后一等獎都拿不到。原因是教學老師自己都不專業。
所以問題是,家長自己不懂藝術的時候,就不要去給孩子培養什么藝術,因為你首先連這名老師是不是專業都分辨不出來,還談什么培養孩子呢?不是你看到這個老師冒似很厲害就真的很厲害,在專業的面前,可以挑出1000種不足的。只有內行人才懂。
所以,常常有人說,雞娃的意義就是找一個好的老師,讓孩子學習。我想說,那前提是:你自己得先是一名這個領域中的老師你會去分辨老師,你才可能給孩子找到專業的老師吧。
育兒先育己。在家長都是沒有天賦的藝術、學習細胞的時候,就要先讓自己成為生活、教育的強者,再去影響孩子。否則,只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在錯誤的教學教案、教學思路中,一錯再錯。
作者筆名:紅衫倩影(紅老師)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