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許多孩子身體沒啥毛病,但是在行為上卻有很多問題,例如學習上的困難、社會交往方面的困難,還有情緒方面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讓家長非常頭疼,用我們傳統的教育方面往往不能奏效,需要用心理學的方法來科學有效地幫助孩子成長。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象極其規律的科學,心理現象主要是指人的行為,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意志、能力、性格等。我們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才能找到解決孩子行為問題的途徑。心理學家能夠幫助我們為孩子做什么呢?
首先,心理學家能夠幫助我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正常出現的行為,哪些是低于發展水平的行為而需要矯正的,哪些是問題行為是需要心理干預的,哪些行為是需要進一步發展提高的。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的行為與眾(70%)不同并且不能適應環境時,先不要輕易地給孩子下結論,說孩子智力有問題,而是需要找心理醫生做一些心理檢查、分析和診斷,有些孩子的行為是超常的,有些孩子的行為則是有問題的。例如,孩子2歲以內吃手都是正常的,2歲半應該會說話,上一年級注意力能堅持20—30分鐘是正常的,但是孩子一天都只專心做一件事是不正常的。
第二,心理學家可以幫助我們分類孩子的不正常的行為,是心理問題、心理障礙還是心理疾病,像適應不良、膽小緊張、愛哭不合群等都屬于心理問題,考試緊張綜合癥、口吃、計算困難等屬于心理障礙,心理發育遲緩、抽動穢語綜合癥、多動癥、孤獨癥等屬于心理疾病。對于心理問題,需要家長和老師改變教育方法,給予孩子良好的生長環境。對于心理障礙,除了交帳和老師要改變教育方法外,還需要對孩子進行心理訓練和行為矯正。對于心理疾病,需要心理治療,甚至需要藥物治療。
第三,孩子的心理問題一般包括三大類:1、學習方面的問題: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寫作業拖拉,粗心大意,學了就忘,視而不見,聽而不見,自覺性差,生字記不住,計算時加號看成是減號,左右顛倒,抄錯數字等等。2、情緒方面的問題:緊張膽小愛哭,愛惹人打人,粘人,挑食偏食,吃手,學??植腊Y,考試恐怖癥,焦慮,怕黑,不能獨處,不合群,急躁,愛發脾氣等等。3、嚴重的行為問題:語言發育障礙、自閉、抽動癥、多動癥、尿床等等。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或障礙要及早找心理醫生,在孩子的問題行為沒有定型之前進行有效地干預。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