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抑郁癥?
抑郁癥是一種情緒障礙,是一種以明顯的情緒低落和(或)興趣減退、沒有愉快感為主要特征的綜合癥;癥狀持續2周以上;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不是由腦部疾病或飲酒、吸毒引起的。
抑郁癥的臨床特征
有9個特征
1、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意志消沉,幾乎每天如此,通過兩種方式得到證明,一個是主觀表達(如感到空虛、無助、悲傷等),另一個是別人的觀察(愛哭泣等);青少年表現為情緒的莫名急躁;
2、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內,對所有的事情或者幾乎所有的事務明顯感覺興趣不大或者不感興趣,幾乎每天如此(通過自己的主觀表達,和別人的感受得到證明);
3、沒有節食卻體重明顯下降,或體重增加(例如一個月的體重變化超過5%),或食欲增加,或食欲降低,幾乎每天如此;
4、入睡困難、睡得不深、多夢、早醒或者嗜睡,幾乎每天如此;
5、激動不安,或者反應遲鈍,幾乎每天如此(通過自己的主觀表達,和別人的感受得到證明);
6、疲勞或者無精打采,幾乎每天都如此;
7、感覺自己或者環境一無是處,或是感覺過多 的、不恰當的內疚,幾乎每天如此,不僅僅是因為生病而自責或者內疚;
8、思考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或者猶豫不決,幾乎每天如此(通過自己的主觀表達,和別人的感受得到證明);
9、反復想到死(不僅是對死亡存在恐懼),反復出現自殺的念頭而沒有明確計劃,或試圖自殺,或有明確的自殺計劃。
抑郁癥的發病情況
20世紀90年代,WHO組織全球5大洲15個國家和地區,對綜合醫療機構就診者中的心理障礙進行調查,中國上海也參加了該項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26969例綜合內科門診患者中,抑郁障礙患病率居首位,其中抑郁癥和心境惡劣患病率分別為10.4%和2.1%;中國上海分別為4.0%和0.6%。
抑郁癥的發病危險因素
1、性別: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約為2倍;
2、年齡:除發年齡在21~50歲,21~25歲和41~50歲為兩個高峰年齡段;
3、學歷:學歷越高,發病率也高;
4、婚姻狀況:抑郁癥的患病率以分居和離婚者高;
5、家族史:有抑郁癥家族史的危險度為沒有家族史的1.5~3倍
6、性格特征:有缺乏活力、不安全感、內向性、缺乏自信、依賴性強等性格的人易患抑郁癥
7、地區:城市高于農村
8、童年經歷:11歲前失去雙親是患抑郁癥的一個危險因素;生活在恐怖的、敵對的及充滿焦慮、抑郁等情緒環境的家庭的兒童,成人后 患抑郁癥
9、心理壓力:抑郁癥發病前,發生精神刺激的比例明顯增高,尤其是老年人更易在生活事件及軀體疾病情況下產生抑郁癥
10、親密伙伴關系的缺乏:親密異性關系缺乏是抑郁癥的危險因素,如果女性沒有親密伙伴關系,尤其是沒有丈夫或男友,發生重大生活事件或重大困難是其他人的4倍
11、產后:產后6個月是抑郁癥的高危期
抑郁癥的就診及識別
抑郁癥也可表現以“軀體”癥狀形式出現:
抑郁障礙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軀體癥狀:
睡眠障礙 ——98%; 疲 乏——83% 心血管癥狀——25%
胸部縮窄感 ——75%; 便 秘——67% 體重減輕 ——63%;頭痛——42% 頸背部疼痛——42%;胃納失常——71% 胃腸癥 ——36%;
癥狀的表現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涉及全身各系統:
胃腸癥狀(惡心、嘔吐);心血管癥狀(心慌、早搏、心動過緩、心前區疼痛); 皮膚和運動系統癥狀(脫發、瘙癢、運動遲緩)等
抑郁癥的診斷
一、癥狀標準:以情緒低落為主,與其環境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僵住;并至少以下中的4條: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動作、行為遲緩或緊張、焦慮及易發脾氣;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思考問題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復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滋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欲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欲減退。
二、嚴重程度標準: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三、病程標準:符合癥狀標準和嚴重程度標準至少已持續2周
四、排除標準:排除腦器質性疾病導致的抑郁及酒、毒品成癮或其他物質成癮所致的抑郁.
抑郁癥的分類
1、輕度抑郁癥
抑郁情緒程度較輕,一般只訴述情緒較以前低沉,在一天之內,情緒雖然會有所波動,但是傍晚時的 心情比上午更壞些,在外表看來,這種病人情緒不一定沮喪,行動也不緩慢。精力及興致較差,睡眠不好,難以入睡或半夜常醒,隨之而來的是清晨沉睡,而往往沒有早醒。通常沒有食欲不佳、體重減輕和性欲減退。對工作、學習、家務及人際關系等方面能力影響也較輕。
2、中度抑郁癥
具備抑郁癥的大部分癥狀,并對社會功能,包括工作、學習、家務和人際關系產生明顯的影響
3、重度抑郁癥
具備抑郁癥的幾乎所有癥狀,而且程度更嚴重;甚至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可出現嚴重消極觀念或行為;極度嚴重者可出現“抑郁性木僵”,病人缺乏任何自主行為和要求,動作、行為極度緩慢,經常呆坐不動或臥床不起,緘默不語;社會功能,包括工作、學習、家務和人際關系受到嚴重影響。
抑郁癥的分類
1、激越型抑郁癥激越是一種坐立不安的情況,病人自己體驗到神情緊張、無法松弛、焦慮不安,難以自制;該類型抑郁患者顯得手足無措,坐立不安,輕者搓掌頓足,徘徊踱步,重者無法靜坐,不停地走來走去,扯抓頭發、皮膚、衣物或其他物品,陣陣訴苦或喊叫,片刻不得安寧;多伴有心悸、口干、手腳出汗、消化不良等軀體癥狀。
2、遲鈍型抑郁癥
這類抑郁病人有明顯的精神運動性遲鈍表現,如:言語遲緩,思維遲鈍,回答問題前有過多的躊躇和猶豫不決,說話聲音低,語量顯著減少或緘默,動作緩慢和減少,明顯的疲乏無力和精力不足。
3、隱匿型抑郁癥
該類病人情緒低落不明顯,但表現為興致缺失、精力減退與能力減退;主要表現為軀體不適癥狀,如廣泛的或指定部位的疼痛感,疑病癥狀及功能性身心紊亂,這些癥狀的出現常導致診斷的困難,因為可與真正的器質性病變并存,而其抑郁癥狀反而隱匿不露;本病約占全部抑郁癥的1/10~1/5,女性約為男性的2倍多。
4、更年期抑郁癥首次發病于更年期,男性為50~60歲,女性為45~55歲,以女性多見,一般發病緩慢,病程較長;早期癥狀主要為神經衰弱癥狀,如頭昏、頭痛、乏力、失眠、煩躁等,而后出現各種軀體主訴,如:食欲減退、上腹部不適、口干、便秘、腹瀉、腹脹、心慌、氣急、血壓改變等;典型病例則表現為明顯抑郁,同時具有焦慮緊張等癥狀,病人用悲觀消極德心情回憶往事,對比現在,憂郁將來;有些病人有疑病妄想,認為自己內臟已經腐亂,骨骼斷裂,血液枯竭,生了絕癥,無藥可救;有些病人表現為虛無妄想,人格解體,認為周圍一切都變得虛無飄渺,無法捉摸,自己也只剩下有形無實的一具軀殼。
內科疾病與抑郁的關系
一、抑郁與軀體疾病的關系
軀體疾病掩蓋了抑郁癥狀:以疼痛為突出癥狀的軀體疾病中,2/3有抑郁,1/3達到抑郁癥的程度;抑郁癥狀是軀體疾病的心理反應:如患絕癥后緊張、焦慮、悲觀、痛苦,甚至出現持久的抑郁;抑郁對軀體疾病的影響:有25%的抑郁先于軀體疾病,抑郁癥狀在內科疾病中常不被重視。
二、帕金森病與抑郁
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抑郁癥狀,女性比男性高;抑郁癥狀的特點:表現為苦悶、對前途悲觀、易發脾氣、悲傷及自殺想法,而很少有內疚、自責、失敗感及被懲罰感,焦慮癥狀的發生率也較高。
三、腦中風與抑郁
住院的腦中風后抑郁的發生率為60%;門診患者為30%;腦中風伴發抑郁的分兩類:1、輕度抑郁表現為悲傷、乏力、睡眠障礙、注意力下降、興趣減退、思慮過度、有時易發脾氣等;2、重度抑郁表現為緊張焦慮、早醒、興趣喪失、思維遲緩、食欲減退、體重減輕、有頻死或絕望感及自殺意念等。
四、心血管疾病與抑郁
很多心臟疾病伴有抑郁癥狀( 65%);有抑郁癥狀的心肌梗塞患者功能恢復困難或延遲恢復時間;有抑郁癥狀的心臟病患者死亡率比一般人群高。
五、癌癥與抑郁
至少有25%的住院癌癥患者伴有抑郁;癌癥的死亡率與抑郁情緒有明確關系;
癌癥與抑郁相互影響:
1、長期抑郁是致癌的主要因素;
2、抑郁情緒與癌癥的發展速度有關,有焦慮、抑郁
等消極情緒患者生存期比預期要短;
3、社會心理因素(社會孤獨、雙親喪失、悲觀、疼
痛、社會經濟壓力等)是抑郁的重要原因。
抑郁癥的預防方法
1、多運動:跑步、轉圈、疾走、游泳等運動是化解不良心態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曬太陽:著名精神病專家繆勒指出,陽光可改善抑郁癥病人的病情,多曬太陽能振奮精神;
3、賞花草:花草的顏色與氣味有調節人情緒的作用;
4、聽音樂:音樂可促進大腦產生更多的內啡肽,以鎮靜安神,但要注意選擇;
5、觀山水:青山綠水,鶯歌燕舞,會將你置于美好的氛圍中,心情自然會好轉,獲得“寵辱皆忘,其喜洋洋則矣”的效果;
自我擺脫抑郁方法
1、抑郁常因惰性而起,行動則是它的克星。因此,需要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心理學家認為:“你做得越少,你就越做得更少。”患者應訂出每天的行動計劃,從起床到熄燈。
2、以利他主義精神給人以幫助,是治療精神抑郁的良好方式。你應對自己說:“我能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我不是無價值的人。”與人隔絕、離群索居是抑郁癥的主要原因。因此,人際交往是自我痊愈的重要因素。
3、要安排一些高興歡樂的事情,把愉快的活動列入日程。如訪友聊天,或參加野餐、文娛活動,看電影、聽音樂會等。
4、要經常鍛煉。醫學家認為,步行、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會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增進安寧幸福意識,松弛精神,提高精力。
5、患季節性抑郁癥者,要經常到戶外接觸陽光,接觸綠色植物,這有助于疾病的治療和康復。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