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婚姻的穩定性取決于夫妻在生理、心理、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滿足程度,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感到心情不舒暢,產生不良情緒,心理的不協調和對立導致爭吵,心理沖突往往是離婚的主要原因。
心理沖突與婚姻家庭危機
婚姻的動機有三種,即經濟、繁衍和愛情。上古時代,經濟第一,繁衍第二,愛情第三;中古時代,繁衍第一,經濟第二,愛情第三;現代社會,愛情第一,繁衍第二,經濟第三。愛情是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產生了具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感情,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標志。現代婚姻需要的是一種心理、文化及性生活的和諧。婚姻中的精神是夫妻雙方精神的共鳴與互補——婚姻關系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包括性的感覺、心理歸屬、生活情趣等諸多因素?;橐龅姆€定性取決于夫妻在生理、心理、經濟、社會等方面的滿足程度,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感到心情不舒暢,產生不良情緒,心理的不協調和對立導致爭吵,心理沖突往往是離婚的主要原因。心理沖突由下列因素引發:
1.夫妻的性差異
夫妻在性欲及其滿足方式方面差異較大,這是夫妻心理沖突的深層次的原因。女人注重溫情,男人則更欣賞有樂趣的性生活。由于這種差別的存在,女人常抱怨丈夫只注重性,她只不過是個工具,而男人則埋怨妻子的興趣只在談情說愛。男的性欲往往是難以抑制的性興奮,有較強的自主性,因而新婚時就可能得到滿足;女的性欲則隨性生活的增加、性體驗的加深而逐漸增強,有的甚至到中年才達到較強水平。
這樣,在婚姻初期丈夫往往有性欲得不到滿足的現象。男女在性愛的體驗上不同,男性往往偏生理的需求,選擇女性標準不高,加上到了一定年齡也易被年輕女性吸引。當他對現有配偶厭倦后,傾向于尋找婚外情。女性偏心理的充實,傾向于喜歡偶像派人物,標準較高。但其魅力由于年齡、生育等不如從前,再加上女性在家庭中的責任感比男性要強,社會對女性的壓力較大,即使女性遇到自己喜歡的男性,也只能是暗戀。一旦男性有了婚外情,女性會產生強烈的心理反差,容忍不了這樣的行為,最后導致婚姻的破裂。
2.兩個自我的結合,功利型家庭的出現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愛情以外的出身、學歷、財產、社會關系等條件為基礎而結合的功利型家庭。如AA制家庭,經濟上兩個“自我”各趨其利,經濟上分離,產生了心理距離,一方或雙方正當的感情需要如溫存和體貼得不到滿足。由于利己的婚姻動機,愛是滿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為對方作貢獻。因此夫妻關系理性色彩濃重,難以獲得愛情的享受,導致心理沖突。
3.婚姻文化的差異
女性愛浪漫,男性注重現實;女性是感性的,男性是理性的;女性愛追憶過去,男性愛展望未來。這是男女性別的差異。
婦女喜歡情人節、結婚紀念日丈夫對她有所表示,喜歡到有情調的地方追憶初戀時的情景。而男性認為這些都是生活的細節,往往忽視掉了。男性喜歡創造物質財富讓妻子滿足,而精神生活不豐富。盡管物質生活富有,但無樂趣,生活乏味,沒有色彩,沒有感覺,導致心理沖突這將成為離婚的主趨勢。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出現了多元化,盡管家庭組合使兩人的思想觀念比較接近,但經過一段時間,吸收雙方的文化不一樣,對人生的目的、價值觀不一致,雙方的行為背離,誰也不理會誰,這樣也導致了心理的沖突。
4.社會交往增加,部分自主婚姻面臨危機
婚姻形式從包辦婚姻發展到自主婚姻再到自由婚姻。自主婚姻的特征是通過別人的介紹,介紹人往往注重雙方的條件,如住房、收入、工作單位等。由于對條件的滿意,意識上有先人為主的傾向,而男女雙方忽略了彼此的感覺,條件的滿足是瞬間的,結婚以后才發現對方不是自己適合的人。
隨著社會交往的增加,遇到情趣、審美、文化品味與自己相近的人,導致心理產生波動,自主婚姻將面臨危機。
5.女性的社會功能的轉變
科學文化水平較高的人比較容易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具有追求婚姻精神享受的強烈欲望,容易接受婚姻自由的觀念。愛情成為婚姻的主要動機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必然導致女性的社會功能的轉變。儒家的婚姻文化是一種父系文化,在這種文化社會中男性比女性更有權威和統御力,“夫為妻綱”是中國封建社會夫妻關系之大倫。
以前女性的社會功能是傳遞香火,是男性的附屬品,對生活的要求較低,只要求男性能供養她就行了。現在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不僅能獨立自主,而且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尤其是她們獨特的價值理念相應的弱化了傳統道德觀的影響力。在婚姻家庭中,對男性的要求很高,男性達不到自己的心理標準時,就容易產生心理沖突,這是白領女性家庭常見的心理沖突。
6.轉型社會中家庭功能的改變
傳統中國家庭是個自給自足的封閉團體,諸如生育、教育、娛樂、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在家庭內得到滿足。但在現代社會家庭所承擔的諸如生育功能、贍養功能、教育功能等都呈現變遷趨向,家庭功能逐漸由家庭向社會外移。
其一,家庭生育功能弱化?,F在只生一胎,女性的家庭責任比以往減少了許多。
其二,家庭贍養功能向社會轉移。
其三,教育功能以學校為主。家庭主要是配合學校教育。
這樣導致了家庭情感需求的上升。急劇的社會變化,個人在社會中所承受的競爭壓力等,使人們希望在家庭中獲得愛情、親情,以緩解內心壓力,獲得身心與個性的健康發展。一旦滿足不了,就會導致婚姻生活的沖突,近幾年離婚率的上升主要是這個原因。
社會經濟的發展,個性趨向自由,人們總想在有限的生命里感受到美好的東西。愛情是人際吸引最強烈的形式,是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個體產生的具有浪漫色彩的高級感情。一旦形成婚姻關系,就不是單純的兩人的情感了,婚姻家庭關系是人類社會最普遍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是適應人類社會發展需要而產生的,因而從其產生時就負擔著一定的其他社會組織無法替代的社會功能。家庭的各種各樣的社會功能,如生育、贍養、生活、事業、經濟、政治、倫理道德、教育等,需要盡社會責任。
雖然,離婚是重新對生活作出選擇,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標志,離婚是維護人的個性自由,確?;橐鲑|量的重要保證;婚姻的超穩定狀態不可能是現代開放社會的特征,只不過是傳統社會的歷史產物罷了;但離婚畢竟會對社會發展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如孩子的教育問題等。
因此,夫妻間不斷調適心理,不斷溝通有利于家庭成員化解沖突,緩和緊張的氣氛,促進家庭成員角色的實施和社會功能的正常運轉,這對于提高婚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使家庭在一種心理、文化及性生活的和諧中健康發展。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