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幾日我們在劇場排練戲劇,為了學習了三年的畢業演出。劇場的工作人員是一個中年男人,初去時因為不太熟悉的緣故,中年男人不太理我們,臉色也是比較冷淡的。因為搭舞臺,我們需要布景,找中年男人借梯子。中年男人去其他部門借來梯子之后,同學中有人給他鼓掌表示感謝。接下來戲劇性的事發生了。中年男人臉上的神色變了,臉色也好起來,主動問我們布景要怎么搭,又主動提出來幫我們搭布景,并且一遍遍爬梯子,認真仔細地把布景的細節部分弄好,省去我們好多的事。接下來,我們這些同學又是各種感謝。
由此我心生感慨。每個人的人生舞臺都需要有人喝彩,無論這個人的人生角色是什么樣的。
最常見的就是夫妻關系。生活了幾年、幾十年的夫妻,說到對方時,我們聽到的是一大堆的抱怨。如果是做夫妻治療,我們就會看到其中一方在抱怨的時候,另一方通常很委屈表示自己也做了很多很多事也為這個家付出很多,可是沒有被看到。
在親子關系中,我們常會看到一些母親抱怨說孩子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有問題。有一次一位母親說她陪孩子寫作業,看到她孩子寫的字,又丑又亂,歪歪扭扭,她真是氣的想捧她一頓。我問孩子的字寫的什么樣,能給我看一下么?母親展示給我看,我心中驚嘆:這孩子的字寫的真工整啊,又認真又整潔,而且字也寫的漂亮。
是什么讓我們的眼光反差這么大呢?
父母常說愛孩子愛在心里,不在嘴上。從小我們在批評中長大,于是我們學會了父母對我們表達愛的方式,慢慢我們忘了去愛,我們只記得批評。
然后事實是這樣么?
在薩提亞的療法中,我們觸碰到來訪者的傷痛,在陪伴來訪者重新體驗傷痛之后,我們通常會做什么呢?我們會帶來訪者去看過往是什么重要的品質幫助我們走過這個傷痛,這些重要的品質又在今時今日如何幫助支持到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即使有些品質現在并不適合我們,但在過往這些品質在我們的生活也扮演了支持的角色。由此,我們給到這些品質以欣賞,給到我們自己以欣賞。沒有被欣賞過的來訪者最開始很不習慣,會很羞澀,不好意思給自己的“鼓掌”。然而我也發現來訪者只要給出第一次對自己的欣賞,在后面很容易給出越來越多的自我欣賞,可見我們的內在是多么的希望得到欣賞。我看到經歷過這個過程的來訪者會獲得力量,然后再引導來訪者去做改變地決定就容易的多。
這個世界有白天和黑夜,我們說光明象征希望,而黑夜象征著黑暗。太陽和地球的公轉自轉形成春夏秋冬的白晝和黑夜的分別。如果我們總是在黑夜中醒來,我們的眼前便只有黑暗,我們便被黑暗包圍了。而當我們在白天睜開眼睛時,我們的面前是一片光明充滿了希望。
那人生舞臺上的掌聲,便好象白天的世界一樣,引領我們去看向光明,看到我們充滿了希望與信心的人生。薩提亞的療法中自我欣賞部分,便是引領來訪者在黑夜中看到光,進而走出黑夜,將視線轉向白天。在白天,我們會看到我們可利用的人生資源太多了,我們會看到我們能做的選擇太多了,同樣我們也會看到做什么樣的選擇是“我”可以決定的。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那么請你給你的孩子一些欣賞吧,欣賞孩子在這件事情中什么細節做的好;欣賞孩子寫的字里哪一個筆劃寫的好;欣賞孩子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想到的方法好;欣賞孩子與同學的人際關系哪部分處理的好;欣賞孩子在什么問題上又取得了進步。。。在孩子小的時候便引領他們去看到自己的光明和希望,學會給自己鼓掌。
如果你已經是成人,那么你可以做個決定:從今日起我學習欣賞我自己,學習從每日的小事中發現自己做的好的部分并把它寫下來。
愿我們的人生舞臺上,周圍有人為自己鼓掌;愿我們的人生舞臺上,自己學會為自己鼓掌!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