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一般資料
1.1人口學資料
盧某,男,21歲,漢族,大學三年級金融學院學生。家中還有一個妹妹。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無家族精神病史。
1.2個人成長史
盧某好學上進,有點內向,但和同學室友能和諧相處。在父母眼中是個懂事的孩子。出生在農村,父母對他寄予厚望,所以對他在學習方面的要求特別高。平常父母總是教育他只有優異的成績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盧某也這樣認為所以對自己的學習要求很高,心底自卑。
1.3 精神狀態
衣著整潔,,無精打采,焦慮、煩躁、對未來信心不足。
1.4 身體狀態
自幼身體健康,沒有重大軀體疾病史,家族無精神病史。
1.5 社會功能
食欲睡眠不好,精神狀態欠佳,學習受影響。
1.6 心理測試結果
SCL-90測驗結果:其中>2的因子是
軀體化2. 1,焦慮 2. 2
自評焦慮量表SAS結果:標準分為 57分 ,超過標準分界值 7分 ,為輕度焦慮。
2主訴與個人陳述
主訴:近十天被失戀所困擾,情緒低落,心情焦慮,自責后悔,睡眠不好。
個人陳述:和女朋友是同班同學,大二時兩個人就在一起,感情一直很好。大二下學期我們寢室四個人都參加了四級考試,三個室友都過了而自己卻差幾分沒過。認為別人肯定會看不起自己,也因此感到自卑。對自己的女朋友不會和從前一樣關心,有時甚至不耐煩,但女朋友知道自己是因為心情不好所以一如既往的鼓勵支持我。轉眼就到了寒假,我和女朋友各自回了家,由于寒假過后我有一個專業資格證的考試,這個考試對于我們這個專業的人都很重要,我想好好準備爭取通過。所以在寒假,基本每天我都把自己關在房間看書,不主動和女朋友聯系。女朋友多次抱怨我對她不如從前那么體貼和關心,而我不想在考試上再失敗了,于是繼續專注于考試上。寒假過后,我們都回到學校,我以為我們的感情和以前一樣穩定。也許是我對即將來臨的考試的焦慮和擔憂,我又以要好好準備考試忽略了女朋友。十天前女朋友提出分手,我非常驚訝,當時我就說了很多挽回的話但她很堅決。之后我又找了她幾次想讓她回心轉意,但她依然堅決要分手。一直鼓勵支持我的人不在我的身邊了,我更感到自卑認為像我這樣的人沒人再會愛我了。女朋友離開了自己而且也不能好好準備考試,我什么都做不好。沒心情看書,食欲和睡眠不好,情緒很低落,心情焦慮,希望老師能讓其走出失戀的痛苦。
3觀察和他人反映
咨詢師觀察到:盧某穿著整潔,言行舉止正常,但面容有些憔悴,精神不振,情緒反應較強烈,談話中有幾次哽咽,說到女朋友要堅決分手,自己盡力挽回情形時,也不斷自責后悔當初對女朋友多次的忽略。情緒宣泄后,主動表示會積極配合。
同學室友反映:盧某性格有點內向,做事認真,待人真誠,好學上進。
4評估與診斷
根據盧某的臨床資料,綜合其相關資料,家庭中無精神病史,本人無重大疾病史,其本人知情意統一,有自知力,有主動求醫的行為,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可以排除精神病。
對照癥狀學標準,盧某表現出焦慮,食欲睡眠不好等癥狀。從嚴重程度標準看,盧某的反應強度不甚強烈,反應也局限于失戀的范圍內,沒有影響邏輯思維等,無回避和泛化,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從病程標準看,病程只有十天左右,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1)鑒別診斷:
①與精神病相鑒別:根據病與非病的三原則,精神病的特點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統一,沒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動求醫,常常表現出幻覺,妄想,邏輯思維紊亂及行為異常等。而該來訪者的知情意統一,有自知力,主動求治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的癥狀,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② 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嚴重心理問題的反應強度強烈,反應已泛化,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病程大于2個月。而該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并不嚴重,沒有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持續的時間也較短,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③ 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焦慮性神經癥在癥狀表現上主要是焦慮,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決,對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出現泛化和回避,反應也與初始事件本身不相關,持續時間長,大于3個月或半年。而該來訪者雖然也有焦慮癥狀,但未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沒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續時間只有十天左右,因此可以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2)原因分析:
①生物原因:來訪者為男性,二十一歲,處在青春期,第一次失戀。②社會原因:存在負性生活事件,如四級考試沒過。家庭教育中父母對他要求高,對他的教育不準確客觀,如只有優異的成績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同時來訪者缺乏社會支持系統的幫助。
③心理原因:存在認知錯誤,來訪者認為四級沒過自己就很差勁,別人肯定會因此看不起他。因為女朋友離開自己而否定自己;缺乏有效的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被焦慮情緒所困擾,不能自行解決;個性特征:性格有點內向,爭強好勝,缺乏自信。
5咨詢目標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以及咨詢目標的七項原則,和盧某共同協商后,初步制定以下咨詢目標:
(1) 近期目標與具體目標
① 幫助來訪者接受現實,以減輕不良情緒反應,改善飲食和睡眠狀況。
② 使來訪者對失戀有個正確認識,做到合理對待。同時幫助來訪者減輕失戀后,對自己的責怪和后悔帶來的不良影響。
(2) 長遠目標與最終目標
促進來訪者完善自身人格,學會自我心理調控,構建合理認知模式,正確評價自己。
6咨詢方案
(1)主要咨詢方法和原理:合理情緒療法
本案例來訪者目前的主要問題是第一次失戀后的自責后悔心理,以及由此導致的自卑,自我評價低。而這些不良情緒的根源是來訪者內心存在一些不合理信念,是來訪者對事件的不合理認識導致的,所以適合運用合理情緒療法。這種理論強調個體的認知和信念是情緒的直接原因,咨詢師可以通過分析和邏輯思辨的方法,改變來訪者的不合理信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
(2)來訪者和咨詢師各自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①來訪者的責任:向咨詢師提供與心理問題有關的真實資料;積極主動的與咨詢師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完成雙方商定的作業。
②來訪者的權利:有權利了解咨詢師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了解咨詢的具體方法,過程和原理;選擇或更換合適的咨詢師;提出轉介和中止咨詢;對咨詢方案的內容有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
③來訪者的義務: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咨詢師,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咨詢師。
④咨詢師的責任:遵守執業道德,遵守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嚴格遵守保密原則,說明保密例外。
⑤咨詢師的權利:有權了解來訪者心理問題有關的個人資料;選擇合適的求助者;本著對來訪者負責的態度,有權提出轉介或中止咨詢。
⑥咨詢師的義務:向來訪者介紹自己的受訓背景和執業資格等相關證件;遵守咨詢機構的相關規定;遵守和執行商定好的咨詢方案各方面的內容;尊重來訪者,遵守預約時間,如有特殊情況提前告知來訪者。
(3)咨詢時間與收費
咨詢一共五次,每周一次,每次50分鐘,來訪者是在校學生,所以不收費。
7咨詢過程
咨詢階段分為:
(1)診斷評估與咨詢關系的建立階段;
(2)心理幫助階段;
(3)結束與鞏固階段
具體咨詢過程:
第一次咨詢:(2009年5月3日)
目的:
(1) 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2) 收集相關信息,了解來訪者基本情況;
方法:攝入性會談技術,心理測驗,放松訓練
過程:
(1) 填寫咨詢登記表,介紹咨詢中的相關事項和規定。
(2) 通過傾聽,共情和無條件積極關注讓來訪者盡情宣泄內心的不良情緒。用攝入性會談技術收集來訪者的信息,與其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3) 完成心理測驗。
(4) 針對來訪者焦慮等情緒反應以及食欲睡眠不好,進行放松訓練的指導和練習。
(5) 家庭作業:每天進行放松訓練。
第二次咨詢:(2009年5月10日)
目的:
(1) 深入咨詢關系
(2) 運用合理情緒療法ABC理論對來訪者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和診斷
(3) 確定主要問題,共同設定咨詢目標,協助來訪者理解ABC理論。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具體過程:
(1) 反饋家庭作業,來訪者自述每天會進行十五分鐘左右的放松訓練,對入睡困難以及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有一定的效果。咨詢師也觀察到來訪者和第一次一樣情緒低落,精神不振,但沒有和上次一樣情緒激動。
(2) 反饋心理測驗結果,根據ABC理論對求助者的問題進行分析,確定主要問題,共同設定咨詢目標,幫助求助者領悟ABC理論
咨詢師:你認為是什么原因讓你一直處于目前這種情緒狀態中呢?
來訪者:當然是失戀,我真的很傷心,她一直很愛我,在我身邊鼓勵支持我,但現在她也離開我了。哎,像我這樣的人,沒有人再愛我了。
咨詢師:嗯,我很理解你現在的心情。但你所說的這些事件在心理學上稱為誘發事件,但可能并不是引起你不良情緒的直接原因。
來訪者:那什么是直接原因啊?
咨詢師:我們每個人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這些看法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理性與非理性之分。合理理性的想法,讓我們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而不合理非理性的想法會給我們帶來痛苦體驗。比如:你把風箏放在公園的長凳上,一個人往上一坐把它壓扁了,你會有什么樣的心情呢?
來訪者:憤怒!他怎么可以看到風箏在上面還坐上去。
咨詢師:我現在告訴你,他是一個盲人,你又怎么想呢?
來訪者:理解并同情他。
咨詢師:你看,同樣一件事,你的情緒反應是不一樣的。原因就是你對事情的看法前后不同。所以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和認知才是情緒和行為的真正原因。一個名叫艾利斯的心理學家由此提出了ABC理論。現在我們用這個理論來分析下你目前的問題。
。。。。。。
(3)布置家庭作業:要求來訪者運用ABC理論,按照咨詢過程中的練習模式,盡力把可能想到的問題列舉出來。
第三次咨詢(2009年5月17日)
目的:
(1) 確定來訪者的不合理信念
(2) 幫助來訪者進一步發現自己的問題以及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的關系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具體過程:
(1) 反饋家庭作業:來訪者很認真的列出了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其中有些和本次咨詢問題有關。咨詢師對來訪者的認真給予了贊美。
(2) 和來訪者一起尋找和確定來訪者的不合理信念,引導其發現問題與不合理信念之間的關系。通過鼓勵和引導,對本次咨詢問題,明確了來訪者存在以下一些不合理信念:
① 室友都過了而我沒過四級,別人肯定看不起我。
② 女朋友都離開了我,像我這樣的人沒人會再愛我了。
③ 考試不能好好準備而且女朋友也離開我了,我什么都做不好。
(3) 布置家庭作業:
① 要求來訪者進一步分析自己的問題及其與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之間的關系
② 要求來訪者就自己的問題訪問失過戀的朋友,詢問他們的感受
③ 要求來訪者通過自我思考以及詢問老師同學和朋友,列出自己的優點
第四次咨詢(2009年5月24日)
目的:
(1) 幫助來訪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不合理信念
(2) 幫助來訪者建立合理信念,使其癥狀減輕或消除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具體過程:
(1)反饋家庭作業:來訪者將自己的事編成一個故事講給自己的表妹,一個有失戀經歷的大學同學和兩個異性朋友聽,大家都表示非常理解主人公。大學同學告訴來訪者失戀是成長道路上許多挫折中的一個,不能因此否定自己。兩個異性朋友說你對女朋友的忽略,是因為考試來了必須好好準備,所以不需要那么自責和后悔。這樣的結果,讓來訪者釋然很多。來訪者以“你認為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方式詢問了幾個朋友以及熟悉的老師和同學,讓來訪者出乎預料的在大家心中他的優點那么多,根據他人反饋以及自己的思考列出了17條優點。
(2)繼續圍繞來訪者的不合理信念,運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技術,使來訪者進行反思。
①針對來訪者“室友都過了而我沒過四級,別人肯定看不起我”這種主觀臆想的不合理信念,向來訪者提問“有什么可以證明沒過四級別人就會因此看不起你,有人這樣對你說過嗎?”
②針對來訪者“女朋友都離開了我,像我這樣的人沒人會再愛我了”的不合理信念,向來訪者提問“如果你因為女朋友不愛你了,就認為沒有人再愛你,那么親愛的父母,知心的朋友都不算愛你的人是嗎”
③針對來訪者“考試不能好好準備而且女朋友也離開我了,我什么都做不好”這種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提問“如果你因為失戀和不能全心準備考試,就認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那么朋友,老師和同學對你的肯定表明什么呢?”
通過以上的與不合理信念辯論,使來訪者進一步認識到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造成現在的情緒及行為。
(3)布置家庭作業:要求來訪者進行合理自我分析,練習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
第五次咨詢(2009年5月31日)
(1) 反饋家庭作業:讓來訪者對我自我進行分析并與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辯論,從中能看到來訪者觀念的改變。
(2) 自信心訓練—積極心理自我暗示
通過實例及心理學實驗向求助者講述積極的心理自我暗示的力量及作用,鼓勵他平日多次對自己進行自我激勵,對自己說諸如“盧某,相信自己”,“盧某,你能行”等鼓勵的話。可以通過照鏡子法,即經常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心中對鏡子中的自己講話。
(3)做SAS測驗,標準分為49,結束咨詢。
8咨詢效果評估
(1)來訪者的評估:“謝謝老師,這次咨詢讓我從失戀中走出來了,我像以前一樣把精力投入考試中了,飲食和睡眠也好了,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積極的看待自己,更加自信,掌握了一些緩解負面情緒的方法”。
(2)他人評估:“室友和輔導員反映,來訪者比以前開朗多了,對集體活動熱心積極”。
(3)咨詢師的評估:通過回訪,發現咨詢目標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消除了來訪者的情緒問題。來訪者坦然接受失戀專心于自己的專業考試。目標基本已經達到。
(4)心理測驗評估:來訪者的SAS測驗得分從57降到49,說明咨詢有效。
參考文獻:
1錢銘怡,《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王登峰,張伯源著,《大學生心理衛生與咨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4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二級),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