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演型人格障礙是一種過分情感化和用夸張的言行吸引注意為主要特點的人格障礙。這類人感情多變、容易受別人的暗示影響,常希望領導和同事表揚和敬佩自己,愿出風頭,積極參加各種人多的活動,常以外貌和言行的戲劇化來引人注意。他們常感情用事,用自己的好惡來判斷事物,喜歡幻想,言行與事實往往相差甚遠。
診斷人格障礙為表演型需符合下術項目中的三項:①表情夸張,象演戲一樣,裝腔作勢,情感體驗膚淺;②暗示性高,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③自我中心,強求別人符合他的需要或意志,不如意就給別人難堪或強烈不滿;④經??释頁P和同情,感情易受傷害;⑤尋求刺激,積極參加各種社交活動;⑥需要別人經常注意,為了引起注意,不惜嘩眾取寵,危言聳聽,或者在外貌和行為方面表現得過分吸引異性;⑦情感反應強烈、易變,完全按個人的情感判斷好壞;⑧說話夸大其詞,摻雜幻想情節,具體的真實細節,難于核對。
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例如,某企業一青年女工,平時只講究穿著打扮,炫耀自己,在單位上干盡出風頭的事。只喜歡聽到對她的贊揚聲、甜言蜜語聲,不愛聽到反對她的聲音,更不愛聽到批評,輕一點的批評對她來說都不得了,大吵大鬧后還不上班。她平常言語、行為和服飾總愛模仿影視明星和歌唱明星,好像她本人就是明星似的,等等。表演型人格障礙者除了鬧得家不安寧外,在企業里也是令管理者頭疼的。
因此,對表演型人格障礙者進行治療是很必需的。對他們的治療主要以心理治療為主,如認知心理治療,通過心理治療的方法使他們偏離的人格得以糾正。
回避型人格障礙
一、表現特征
回避型人格又叫逃避型人格,其最大特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應付。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對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義為: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評或不贊同而受到傷害。
2.除了至親之外,沒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僅有一個)。
3.除非確信受歡迎,一般總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務之中。
4.行為退縮,對需要人際交往的社會活動或工作總是盡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場合總是緘默無語,怕惹人笑話,怕回答不出問題。
6.敏感羞澀,害怕在別人面前露出窘態。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規之中的事時,總是夸大潛在的困難、危險或可能的冒險。
只要滿足其中的四項,即可診斷為回避型人格。
有回避型人格障礙的人被批評指責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傷害而陷于痛苦,且很難從中解脫出來。他們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而被人譏笑諷刺,因而,即使參加集體活動,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處理某個一般性問題時,他們往往也表現得瞻前顧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到下定決心,卻又錯過了解決問題的時機。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多安分守紀,從不做那些冒險的事情,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學習外,很少去參加社交活動,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精力不足。這些人在單位一般都“被領導視為積極肯干、工作認真的好職員,因此,經常得到領導和同事的稱贊,可是當領導委以重任時,他們卻都想方設法推辭,從不接受過多的社會工作。
回避型人格障礙的行為退縮性與分裂樣人格障礙的行為退縮性不同:前者并不安于或欣賞自己的孤獨,不與人來往并非出于自己的心愿,他們行為的退縮源于心理的自卑。想與人來往,又怕被拒絕、嫌棄;想得到別人的關心與體貼,又因害羞而不敢親近。
二、形成原因
回避型人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心理學家認為,自卑感起源于人的幼年時期,由于無能而產生的不勝任和痛苦的感覺,也包括一個人由于生理缺陷或某些心理缺陷(如智力、記憶力、性格等)而產生的輕視自己、認為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的心理。具體說來,自卑感的產生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自我認識不足,過低估計自己。每個人總是以他人為鏡來認識自己,如果他人對自己作了較低的評價,特別是較有權威的人的評價,就會影響對自己的認識,從而低估自己。有人發現,性格較內向的人,多愿意接受別人的低評價而不愿接受別人的高評價;在與他人比較的過程中,也喜歡拿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比,這樣越比越泄氣,越比越自卑。
2.消極的自我暗示抑制了自信心。當每個人面臨一種新局面時,首先都會自我衡量是否有能力應付。有的人會因為自我認識不足,常覺得“我不行”,由于事先有這樣一種消極的自我暗示,就會抑制自信心,增加緊張,產生心理負擔,工作效果必然不佳。這種結果又會形成一種消極的反饋作用,影響到以后的行為,這樣惡性循環,使自卑感進一步加重。
3.挫折的影響。有的人由于神經過程的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輕微的挫折就會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變得消極悲觀而自卑。
此外,生理缺陷、性別、出身、經濟條件、政治地位、工作單位等等都有可能是自卑心理產生的原因。這種自卑感得不到妥善消除,久而久之就成了人格的一部分,造成行為的退縮和遇事回避的態度,形成回避型人格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