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賴性人格障礙是一種最常見的人格障礙,它是一切人格障礙的基礎和雛形。依賴性人格障礙的主要成因是,童年早期的依賴需求沒有得到足夠的滿足,從而導致成年期的心理固著在“口欲期”,以至于使一個人的“心理哺乳期”不斷延長,有的人甚至處于“終生心理哺乳”狀態。依賴性的人常常被別人稱之為“長不大”、“幼稚”等。
依賴性人格的最明顯特征,就是對于別人情感和物質資源的饑餓和貪婪。存在著依賴性人格障礙的人,以“吞噬”別人的情感、判斷、決定為生。所以,他們的情感、自尊、自信是完全受制于人的,別人的情感和判斷,決定著這些人的喜怒哀樂。他們常常乞求別人為自己做決定,但是,又不愿意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后果。所以,他們對于自己所依賴的人,抱著一種既感恩、又不滿的矛盾態度。由于依賴性人格者的心理資源有限,所以只能一味地為自己著想,表現得就特別自私,他們很難表現出對別人的感激和愛。
依賴性人格者在人際關系方面表現大母神比較幼稚,最明顯特征,是與別人缺少“界限”感。顯得似乎是一見如故,實際上是本能地通過“套近乎”,來獲得新的更多的“依賴源”。這種類型的男人,很容易激發起母性較足的女人的感動。反過來也如此。但是,隨著關系的發展,就越來越象一家人甚至達到彼此不分的程度。這時候,很多人把這樣的感情視為“偉大的愛情”。其實,本質上是一種“共生依賴”狀態。潛藏著很多危機。一、表現特征
依賴型人格障礙是日常生活中較常見的人格障礙。美國《精神障礙的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將依賴型人格的特征定義為:
1.在沒有從他人處得到大量的建議和保證之前,對日常事物不能作出決策。
2.無助感,讓別人為自己作大多數的重要決定,如在何處生活,該選擇什么職業等。
3.被遺棄感。明知他人錯了,也隨聲附和,因為害怕被別人遺棄。
4.無獨立性,很難單獨展開計劃或做事。
5.過度容忍,為討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獨處時有不適和無助感,或竭盡全力以逃避孤獨。
7.當親密的關系中止時感到無助或崩潰。
8.經常被遭人遺棄的念頭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贊許或遭到批評而受到傷害。
只要滿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項,即可診斷為依賴型人格。
依賴型人格對親近與歸屬有過分的渴求,這種渴求是強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與真實的感情無關。依賴型人格的人寧愿放棄自己的個人趣味、人生觀,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時刻得到別人對他的溫情就心滿意足了。依賴型人格的這種處世方式使得他越來越懶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由于處處委曲求全,依賴型人格障礙患者會產生越來越多的壓抑感,這種壓抑感阻止著他為自己干點什么或有什么個人愛好。
心理學家霍妮在分析依賴型人格時,指出這種類型的人有幾個特點:
(1)深感自己軟弱無助,有一種“我知砂小可憐”的感覺。 當要自己拿主意時,便感到一籌莫展,像一只迷失了港灣的小船,又像失去了教母的友姑娘。
(2)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比自己優秀,比自已有吸引力,比自己能干。
(3)無意識地傾向于以別人的看法來評價自己。
依賴型人格源于人類發展的早期。幼年時期兒童離開父母就不能生存,在兒童印象中保護他、養育他、滿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萬能的,他必須依賴他們,總伯失去了這個保護神。這時如果父母過分溺愛,鼓勵子女依賴父母,不讓他們有長大和自立的機會,以致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會逐漸產生對父母或權威的依賴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缺乏自信心,總是依靠他人來作決定,終身不能負擔起選擇采納各項任務、工作的責任,形成依賴型人格。
二、治療方法 對依賴型人格障礙的治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習慣糾正法。依賴型人格的依賴行為已成為一種習慣,治療首先必須破除這種不良習慣。清查一下自己的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白作決定的。你可以每天作記錄,記滿一個星期,然后將這些事件按自主意識強、中等、較差分為三等,每周一小結。對自主意識強的事件,以后遇到同類情況應堅持自己做。例如某一天按自己的意愿穿鮮艷衣服上班,那么以后就堅持穿鮮艷衣服上班,而不要因為別人的閑話而放棄,直到自己不再喜歡穿這類衣服為止。這些事情雖然很小,但正是你改正不良習慣的突破口。
對自主意識中等的事件,你應提出改進的方法,并在以后的行動中逐步實施。例如,在訂工作計劃時,你聽從了朋友的意見,但對這些意見你并不欣賞,便應把自己不欣賞的理由說出來,說給你的朋友聽。這樣,在工作計劃中便摻人了你自己的意見,隨著自己意見的增多,你便能從聽從別人的意見逐步轉為完全自作決定。
對自主意識較差的事件,你可以采取詭控制技術逐步強化、提高自主意識。詭控制法是指在別人要求的行為之下增加自我創造的色彩。例如,你從愛人的暗示中得知她喜歡玫瑰花,你為她買一枝花,似乎有完成任務之嫌。但這類事情的次數逐漸增多以后,你會覺得這樣做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你如果主動提議帶愛人去植物園度周末,或帶愛人去參觀插花表演,就證明你的自主意識已大為強化了。
依賴行為并不是輕易可以消除的,一旦形成習慣,你會發現要自己決定每件事畢竟很難,可能會不知不覺地回到老路上去。為防止這種現象的發生,簡單的方法是找一個監督者,最好是找自己最依賴的個人。
2.重建自信法。如果只簡單地破除了依賴的習慣,而不從根本上找原因,那么依賴行為也可能復發。重建自信法便是從根本上加以矯正。治依賴型人格障礙。
第一步,消除童年不良印跡。依賴型的人缺乏自信,自我意識十分低下,這與童年期的不良教育在心中留下的自卑痕跡有關。你可以回憶童年時父母、長輩、朋友對自己說過的具有不良影響的話,例如:“你真笨,什么也不會做。”、“瞧你笨手笨腳的、讓我來幫你做。”等,你把這些話語仔細整理出來,然后一條一條加以認知重構,并將這些話語轉告給你的朋友、親人,讓他們在你試著干一些事情時,不要用這些話語來指責你,而要熱情地鼓勵、幫助你。
第二步,重建勇氣。你可以選做一些略帶冒險性的事,每周做一項,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周規定一天“自主日”,這一日不論什么事情,決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你的勇氣,改變你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在我們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常常可以從不同的渠道獲知不同的價值觀。怎樣建立契合時代、符合自身發展的價值觀是使我們成熟睿智,目標明確的工作、生活的首要問題。個人的看法是:1、擺正心態,認清自己在工作生活小環境和社會大環境中的位置。2、明確目標,對自我的能力和自我的需要有比較清醒的認識,量力而為,既不盲目悲觀,也不可盲目自信。3、建立自我激勵機制,不盲從,不偏信,不輕易被他人的評價所左右。4、遇事果決,患得患失猶猶豫豫是沒法做好工作的,無非是怕承擔風險和責任。要想在心理和生活上徹底獨立,有決心,敢擔當,才是最為重要的。
如何讓自己更自信。
一、了解自己長處和短處。學會揚長避短。內向的人喜歡安靜,喜歡深思熟慮,如果讓他們去交際,那他們肯定都作不好。外向的人善于交際,如果讓他們整天待在家里,他們肯定也都受不了。長處怎么用?你的愛好、興趣要去了解,比如一個人文章寫得好,適合當記者,但是他羨慕人家掙錢多,于是就放棄了記者的工作,也去做生意了,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作不好的。另外,還有一種人很有膽識,適合做警察,但是他覺得做警察太辛苦,于是去做什么人事經理,但是還是沒有做好。
二、需要實際行動。很多人都把事情停留在想象階段。如果定的計劃長久都沒有去實現,那么他的需要得不到滿足,那他對自己的觀點就會消極,會影響他的自信心。被他人否定后,會產生不自信的感覺。讓自己和別人都感覺到你能力的存在,你才會有信心。
三、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方式是很重要的!(注意消除影響自己自信心的因素)首先是不恰當的一種對比。比如一個女孩子很漂亮,另外一個不如她漂亮的女生看到了,就覺得自己哪里都比不上她,沒有對她進行全面的了解,就把自己全盤否定了。后來發現那個漂亮的女孩子喜歡挑撥是非……等很多缺點。而這個外表不如那個漂亮女孩子的女生只把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進行了比較,顯然是不合適的。一定不要停止發展,不該滿足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