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
最近接診了不少因為適應不良而導致厭學休學的孩子。
說到這,大家腦海中往往會浮現出一個內向,
不善交際的孩子,覺得適應問題多是性格原因導致。
給大家分享兩個的故事……
01.第一次離家住校
小瀚是一個高一男生,周圍人對他的評價多是開朗大方,幽默健談,愛好廣泛。去年更是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某重點中學的重點班。
他帶著股興奮勁就入學了,和其他多數高中生一樣,入學第一課是軍訓。軍訓內容倒是沒兩樣,只是學校要求該期間必須住校,周末才能回家。
要知道,這可是小瀚長這么大第一次住校,看似是個獨立的大男孩,但真正住進學校,內心難免空落,用他的話說,好像覺得有一點點沒有把握了,對于一向自信的他,這一刻開始忐忑了。
而這樣的狀態在接下來的日子開始發酵。軍訓第一周因看到遲到被罰的同學,擔心自己會不會遲到;擔心飯卡的錢夠不夠吃飯;擔心有人會動他的行李等等各種問題。起初表現的并不明顯,漸漸的出現了緊張焦慮的情緒反應,睡不好覺,恐懼,退縮。問題嚴重到不能繼續參加軍訓,請假在家休息。這期間,父母焦急萬分,尋求各種幫助,甚至到醫院給孩子做起全面的身體檢查,只是效果不太明顯。卻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轉眼,軍訓結束,正式上課。孩子的狀態越來越差,在學校呆不了多大會就不舒服,反復幾次后,只能休學在家,一晃大半年多過去了。只要一上學,從準備出發前孩子就開始緊張,出汗,心跳加速,不停的看表,即便強迫自己去了學校,也待不超過一兩個小時。反觀在家一切正常,但是,一說到上學就會出現嚴重的軀體化障礙反應。
……
用他們的話說,孩子特別聰明,什么道理都明白,但是真的沒法去上學,看著孩子每次準備上學前的那種痛苦,也不忍心,因多次努力無效后,只能請輔導老師在家補課。
看著別的孩子在學校上課,自己的孩子在家玩手機,打游戲,時長管不住自己,又不能回到學校,脫離了這樣的環境,孩子也變得不太愿意出門。這讓他們十分很擔心,怕孩子繼續這樣發展下去,那就真的來不及了。
02.嚴厲的班主任
雯雯是一名高二的女生,一直以來也是比較外向,善良熱情,學習也不錯,非常受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喜愛。直到高二升入重點班級,面對比較嚴厲的新班主任,小姑娘有點畏懼。
加上當時她有一點早戀覺得老師有點針對自己,自己努力傾向,被老師發現并在班級點名批評。后來又因為一些瑣事,雯雯總卻很少得到老師的關注和鼓勵。現在孩子在家里,不愿意上學,給父母說是喜歡自學,在學校不舒服學不進去。但是在家里也是每天玩手機,上網打游戲,真正學習的時間了了,這讓媽媽非常擔心。
……
雯雯自己也想控制游戲時間,多去學習,但是好像決心很大,實際很難做不到,最近媽媽嘮叨多一點,她脾氣很大,總和媽媽吵架,娘倆都生氣。
這樣下去媽媽很發愁,希望能盡快解決讓雯雯回學校上課。。
寧和說
我們習慣于對性格內向的孩子提供適應性訓練和額外的引導和幫助,對外向的孩子過度放心,以至于即使出現問題都沒有往適應不良上去考慮。
這是兩例比較有意思的咨詢案例,兩位來訪者的性格都很開朗,平時適應環境能力很好,不存在溝通不良,人際關系障礙等問題。所以,當他們出現了一些不適應也很容易被周圍人忽視,更容易因此得不到及時治療。
這一類型的適應性問題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每個人情緒都會有波動,在個人狀態不佳或者對環境目標預期過強或者模糊不明確時,一個平時表現不錯的孩子,偶爾也會發揮不良。
這種情況下癥狀表現為不明顯的消極回避,根本原因還是對新環境沒有快速適應或者內在預期與實際情況有差異,不能及時合理的調整,所以,出現了一系列繼發問題。
建議家長
一要及時覺察問題,
二要提供有效幫助,
三要早發現早處理,
四要慎重對待休學。
(休學不僅耽誤的功課,從學校離開產生回避性行為,會引發的是再度適應問題,增加了孩子調整的難度)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