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羅楠老師在雜志發(fā)表的原創(chuàng)文章,轉載請說明出處!)
因為職業(yè)是做心理咨詢,所以筆者在工作和生活中會遇到很多關于心理咨詢的各類問題,有些甚至有點奇葩,考慮到心理咨詢在中國還是一個新興的行業(yè),宣傳和普及度還不是很高,于是總結出十個典型問題,一起解答,希望能給所有想了解心理咨詢的朋友提供幫助。
1. 心理咨詢只解決心理類問題
很多來訪者找我咨詢時,第一句話就說“醫(yī)生,快救救我吧!”,我總是不厭其煩地糾正他們說,“我不是醫(yī)生,您也不是病人,不用吃藥打針的……“。雖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聽人說心理醫(yī)生這個詞,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心理咨詢師具有的是心理咨詢的執(zhí)業(yè)資格,沒有行醫(yī)的執(zhí)業(yè)資格,沒有處方權,不能開藥。
什么是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就是心理咨詢師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咨詢的技術與方法,幫助求助者解除心理問題。從定義中不斷看出,咨詢師運用的方法是心理學的方法和技術非藥物治療技術;解決求助者的問題是心理問題或是由心理問題引發(fā)的行為問題,咨詢師不解決求助者的器質性生理疾病。
總之,心理咨詢就是幫助來訪者化解各類生理問題,糾正不合理的認知模式和非邏輯思維,學會調整人際關系,構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強化應對現(xiàn)實的能力等,最終提高個人的心理素質,使人健康、愉快、有意義的生活。
2. 心理咨詢的對象是精神正常人群
在咨詢中,常常發(fā)現(xiàn)很多人把心理問題和精神問題劃等號,認為有心理問題的人精神就不正常,實則不然。心理咨詢的對象是精神正常人群,真正精神有問題的人都交給醫(yī)院精神科用藥物或醫(yī)學手段治療。
精神正常的人在現(xiàn)實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小三危機“等婚姻家庭問題、擇業(yè)求學定位問題、新環(huán)境適應問題等。這時,心理咨詢師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幫助他們做出理想選擇,以便順利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這類咨詢叫發(fā)展性咨詢。
也有些人長期處在焦慮、困惑和內心沖突之中,或者遇到比較嚴重的心理創(chuàng)傷,導致心理失衡。這類人雖然精神也仍然正常,但心理的健康水平下降了很多,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時心理咨詢理由提供的幫助,就是心理健康咨詢。
3. 心理問題呈現(xiàn)普遍化趨勢
據(jù)調查, 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障礙和心理障礙患者達1600多萬,中國有1.9億人一生中需要介紹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1.5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青少年就有3000萬。心理學家也曾統(tǒng)計出了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在人群中,80%的人都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格缺陷。
筆者從事心理咨詢以來,來訪者群體跨度從3、4歲的小孩到60多歲的老人,咨詢的問題覆蓋婚戀問題、家庭問題、人際關系、職業(yè)發(fā)展、兩性關系等,咨詢的問題呈逐年上升趨勢。導致心理咨詢量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相應地會產(chǎn)生一些心理調整問題;二是80、90后新生代的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導致抗壓能力和受挫能力比較弱;三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心理問題的重視度比以往增強。在此提醒大家,心理問題已經(jīng)比較普遍,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不要緊張,冷靜面對,找專業(yè)老師尋求幫助即可。
4. 心理咨詢過程所有信息嚴格保密
在咨詢中,我常常會在咨詢正式開始前對來訪者說,“您有什么困惑都可以對我傾訴,我理解、尊重你的想法和行為,并且為所有信息保密”。保密是心理咨詢師必須要遵守的職業(yè)道德。
心理咨詢往往涉及來訪者的各種隱私,為保證信息的證實性,為保證來訪者得到正確及時的指導,同時也為了維護心理咨詢的聲譽和權威性,必須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堅持保密原則。不允許心理咨詢師將來訪者的各種資料公布大眾,即使在學術討論或學術文章上分享案例時,也不能詳細介紹來訪者的資料,必須隱去姓名及相關個人信息。當然也有例外,當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透露出對自身或他人安全構成威脅時,必須突破保密原則,向相關部門報告。
5. 心理咨詢真誠相待是前提
心理咨詢的過程就是咨詢師和來訪者心靈溝通的過程,所以彼此真誠相待很重要。
一個敬業(yè)的咨詢師,對來訪者都會真誠的關注,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來訪者的咨詢動機,愿意接受咨詢者提供的各種信息,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作為來訪者,對咨詢師要真誠,要充分信任咨詢師,只有這樣,才能毫無保留的向咨詢師提供個人心理問題的各種細節(jié),才能為咨詢師準確的診斷問題、設計咨詢方案、修正咨詢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據(jù)。
如果來訪者總是在對咨詢師持懷疑態(tài)度,咨詢的效果會大大折扣,甚至會導致心理問題加重。所以當有來訪者在咨詢前對我的話總是提出質疑時,我一般會委婉拒絕,勸他回去想好再來。
6. 來訪者愿意改變很關鍵
咨詢中,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來訪者說,“我的問題我都清楚,你說的我都懂而且很有道理,但我就是做不到,求求老師,你幫我改吧!”。這是因為來訪者從心理上實際沒有做好要改變問題的準備,反而寄希望于老師幫他改正問題。
殊不知,在心理咨詢中,咨詢師起的只是引導和建議作用,來訪者愿意聽從咨詢師的建議并愿意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愿意改變就要學會接納,對自己的問題不逃避,承認問題,接受現(xiàn)狀。同時嚴格按照咨詢方案要求,做好配合,認真落實。
7. 心理咨詢師的專長有細分
正如醫(yī)院分內科、外科、五官科等一樣,心理問題可以按家庭教育、婚姻情感、人際關系、職業(yè)發(fā)展、心理障礙等劃分類別,也可以按兒童心理問題、青少年心理問題、中年心理問題、老年心理問題分類。
術業(yè)有專攻,每個咨詢師的興趣愛好不 同,所以擅長的方向也不一樣,并非所有的心理問題一個咨詢師都能解決,有的咨詢師擅長兒童心理、有的擅長婚姻情感、有的擅長兩性關系等。建議大家在咨詢中,根據(jù)自身的問題找擅長方向的咨詢師。在咨詢開始前,如果咨詢師根據(jù)個人特長把來訪者轉介給其他咨詢師也是正常的事。
筆者曾在咨詢中遇到一個男同性戀來訪者,由于這不是我的研究興趣,所以建議另找其他咨詢師時,他竟然很不解地說,“為什么不解決我的問題?你不是心理醫(yī)生嗎?”面對此景,筆者很是無語。
8. 心理咨詢需要一個過程
因為心理咨詢要解決的問題是心態(tài)的糾正、人格的完善或不良行為的改正,這類問題都是習慣性問題,導致咨詢的周期一般都會比較長,不是一下子就能解決問題。所以不要再傻乎乎的問咨詢師,“老師,我的問題咨詢一次能解決問題嗎?”“老師,我的問題幾天能解決?”
現(xiàn)在的咨詢療程呈短期化趨勢,一般心理問題在咨詢一次會見效,但問題基本消除則至少要在7-10天左右。象比較嚴重的焦慮癥、恐懼癥和強迫癥等問題,療程少則數(shù)5-8周,長則數(shù)3-5月,才會有所改善。而且治療效果和來訪者的積極配合有很大關系,如果咨詢中間來訪者有消極情緒,就會延長治療時間。
9. 咨詢方式多樣化
心理咨詢過程可以在不同的地方通過不同的方式來實現(xiàn)。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技術的進步,以電話咨詢和網(wǎng)絡咨詢?yōu)榇淼倪h程咨詢越來越被大家接受。
按咨詢場地分,可以在咨詢室,也可以在咖啡廳; 按咨詢群體分,有個人咨詢,也有團隊咨詢;按咨詢形式分,有電話咨詢、有網(wǎng)絡咨詢、也有面談咨詢。
10. 正式心理咨詢一般都是收費咨詢
目前國內有少數(shù)的公益心理咨詢熱線和機構,主要解決簡單的心理問題。絕大多數(shù)的心理咨詢市場仍以營利類心理咨詢機構為主導,市場價通常在每小時200元——1000元左右,北京、上海甚至可達每小時2000元以上。由于心理咨詢在國內還是個非常不成熟的行業(yè),所以市場的規(guī)范性有待加強。很多咨詢機構和個人咨詢師都是在做簡單個案:即一、兩次咨詢就結束一個案例。然而,除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外,真正的心理咨詢,很難在一、兩次內徹底解決問題。但以我們的社會平均收入,很少有人愿意花上2000元以上(以200元/小時為計)去解決一個心理問題。寧愿生病吃藥打針,也不愿為心理健康投資。所以,心理咨詢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25心理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