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心理咨詢過程中用到催眠的情況很少見,尤其在國內,非常非常少見。電影里面的催眠通常為了劇情而做一些修飾,現實里不是這樣的。事實上不僅是國內,世界范圍內的心理咨詢或者說心理治療,對于催眠的應用都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一方面原因是本身對催眠有著豐富經驗的心理醫生不多,有著很豐富催眠經驗的人寧愿去做收入較高的催眠表演,也不太愿意做具體的治療。另一方面,催眠本身現在在心理學科內的認知大部分院校還處在方法論的階段上,他們基本都將催眠作為手段,而不是核心的解決方案。
說到國內,就更有甚之,國內社會對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對比西方國家,尤其是北歐北美,那真不是差了一星半點。人們的心理防御機制要高于西方兩個層度以上,催眠就變成長周期工程了,不管咨詢師還是咨詢者,都不想花費大量時間在催眠導入上面。話說回來,中國現在的心理咨詢圈子還是比較亂的,很多咨詢師水平欠佳,各種證書上面的水分也比較大。
還是詳細說說催眠在心理咨詢過程中的作用。
1,解決心理咨詢時咨詢者的心理防御機制,這個對于國內很多咨詢師來說真是一把辛酸淚啊,事實上催眠是針對咨詢者的一些潛在防御起作用的,也就是他們自己意識不到的對抗和牽強附會。但是現在國內好多咨詢者都是主觀防御啊,這個詞說來好聽,其實就是他們根本不和你說實話啊~~你說你來找我解決心理問題,卻不和我說實話,你不說實話也就算了,不愿意說也是人之常情,你別和我瞎編啊,我接觸了不知多少咨詢者了你那一句話是你心想的哪一句是你臆造的我難道看不出來么?我給別人做督導,見到了多少分析派的一下戳穿咨詢者后咨詢者惱羞成怒的,身為督導還得看著,真是無語啊。
2,挖掘被忽視的細節,搞精神分析的人通常都需要挖掘過去,需要強調大量細節和環境,而事實上很多關鍵的細節咨詢師是找不到的,而咨詢者自己的意識不到,甚至忘記了(說句題外話,這就要引出潛意識究竟存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分析派和行為派吵了這么多年的原因,認知的認為分析的已經沒落了,分析的認為認知的應用太淺,這事沒啥辦法)。這時候催眠確實變成了非常有效的手段,他可以有效的找到咨詢者自身忽略了的重要事件點。
3,最重要的,正好是我的專業,催眠系統。多少年來實證主義也好,現實主義也罷,都不排斥催眠這個手段,但是極少有人把催眠作為一個主體,自然也不可能發展成一個流派,我剛好是跟著這么一個獨辟蹊徑的導師,這些年一直在學習,也在探索著,將整個咨詢過程都建立在催眠的狀態上,在催眠狀態上注重現象,直接解決問題,可以說實在嘗試糅合現象學與分析方法,只不過還是無法實證,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我本科是學習物理學的,對待其他學科一直是個實證主義者,學習心理學的過程充滿了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