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失戀抑郁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一、一般資料:
求助者,男,27歲,獨生子,漢族,天津某大學碩士畢業,現為某設計院助理工程師,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家庭經濟條件中等,父、母退休,大專文化水平,對求助者教養方式民主,家庭和睦。父母無人格障礙和其他神經癥性障礙,家族無精神疾病歷史。
2010年3月2日,SCL-90測試結果:
總分157;總均分1.74;陽性項目數46;陽性癥狀均分2.46。
各項因子分:軀體化1.17;強迫癥狀1.90;人際關系敏感1.67;抑郁2.23;焦慮1.60;敵對1.67;恐怖1.00;偏執1.83;精神病性1.9;其他2.43。
抑郁自評量表(SDS)測試結果:
總粗分43,標準分54(超過中國常模的分界值53分)為輕度抑郁。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一)主訴:
心情苦悶、抑郁,想哭,食欲下降,體重減輕約3公斤,伴有睡眠障礙一個半月,工作效率下降。
(二)個人陳述:
2005年本科畢業時,我選擇在本校讀研,初戀女友為出國深造還是同我在一起猶豫不決,為了不耽誤女友前途,我主動提出分手,之后失去聯系。我努力學習,碩士畢業后工作很順心,待遇較好。2008年初談過一次戀愛,半年后分手。2010年1月中旬,同學聚會見到了女友,她卻告訴我已經結婚,與我只是朋友,希望我幸福。我極度失望,這么多年很努力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配得上女朋友,期盼很多年的夢想破滅了,以后的人生已經失去了意義。我真后悔當時分手的決定,以為那樣才是愛她的表現。
三、咨詢師觀察和他人反映:
咨詢師觀察發現:求助者眼睛紅腫,神情悲傷,愁眉不展,衣著整潔,體態勻稱,外表較好,思維清晰,語速較緩慢常嘆氣,態度謙遜有禮,求助愿望較強烈。
其朋友表示求助者最近一個半月沉默寡言,經常嘆氣,平時喜歡的運動也不參加,喜歡獨處,但工作仍能順利完成,上班出勤準時。
四、評估與診斷:
(一)評估:
對求助者臨床資料的收集,綜合其相關因素,家庭無精神病史,本人無重大疾病史,對癥狀自知,有主動求醫行為,根據精神活動正常、異常三原則判斷,可排除有重性精神病,結合心理測驗結果診斷為抑郁情緒的一般心理問題。其問題是由戀愛挫折引起的,為近期發生,反應強度可以理解,不良情緒持續一個半月,反應內容未泛化,有很好的自知力,有求治愿望,符合一般心理問題的診斷。
主要表現為:
1、睡眠不好、食欲不振、體重下降;
2、對未來的婚戀生活失去信心,工作效率下降;
3、情緒低落,消沉,想哭。
五、咨詢目標的制定:
根據以上的評估與診斷,經與求助者協商,初步確定如下咨詢目標:
(一)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幫助求助者調整心情,接受失戀的現實,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和生活,改善睡眠。
(二)最終目標與長期目標:
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和發展,充分實現人的潛能。
六、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詢方法與技術
1、合理情緒療法:
ABC理論是合理情緒療法的核心理論,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強調情緒困擾和行為不良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個體對事件的評價和解釋所造成的。這種療法旨在通過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
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問題表面上似乎是由于戀愛受挫才導致了抑郁情緒。實際上,真正原因來自求助者本身對事情的不合理認識和評價所引起的。
求助者認為只有和女友在一起的人生才會幸福,努力學習、工作的是完全為了女友,因此失去了女友,一切失去意義。認為自己再也無法喜歡其他女孩子等一些絕對化思維,對生活事件過分概括,導致自我挫敗感與抑郁情緒。因此,運用合理情緒療法,以合理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幫助求助者減少或消除情緒困擾。
七、咨詢階段與實施過程:
本案例咨詢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分為四個階段:
(一)心理診斷階段(第1次咨詢):
1、目的:了解基本情況;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確定主要問題;探詢改變意愿;進行咨詢分析。
2、過程:
⑴填寫咨詢記錄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⑵做心理測驗;
⑶通過攝入性談話收集臨床資料,探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⑷將心理測驗結果反饋給求助者,并作出初步問題分析,確定咨詢目標;
⑸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基本理論模型;
對求助者介紹放松的方法;
鼓勵求助者每日進行適當運動。
3、布置咨詢作業。
為了強化對ABC理論之間關系的理解,要求求助者,按照所學模式,嘗試把自己所有的問題都寫出來。告訴求助者,家庭作業是咨詢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自己的問題思考檢查越認真全面,咨詢的進步就會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