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來詢者基本情況
方X,男,19歲,山東學生,個子高大,手大腳大,往那兒一站像座小山。上海某高職學校二年級學生。臉色蒼白,顯得乏力、憔悴。
2、主訴
“老師,我有病,可是又怎么也查不出來。”方X犯愁地打開了話匣子。方X家在山東農村,祖輩務農,只有一個叔叔拿工資。從小,寵愛他的叔叔就把他當做自己的兒子來關心照顧,因為,方家就他一個孫子。
雖然高考不理想,方X只考上了高職,可在他家里人看來已經不錯了,畢竟,以后可以徹底擺脫農村。但方X不這么想。“我其實有實力。將來路還長,社會對人的要求也更高,我讀完高職后一定還得再提升。”他這時略微提高了點聲音。為了打好基礎,方X拼命地學著,他給自己定位是現在“班級第一”;日后“連續本科”。
除了學業,方X還有其他目標。自打拿著木頭手槍玩游戲起,他就老是當小司令;小學階段,手臂上始終三道杠;中學里就更不用說,共青團、學生會,他都有不凡的表現。不知怎的,進了高職,方X竟沒有被老師指定為干部。氣惱之余,他憋著勁拼命表現,果然在后來的選舉中如了愿。方X使出渾身解數——志愿者活動、理論學習、文藝表演、體育競賽、宿舍評比、社會實踐……如此長的“戰線”他都想帶領大家爭第一,可是,這一切不會那么容易,他好累!
就在他為自己心有余力不足的狀況擔憂不已的時候,一場高熱將他擊倒。雖然去醫院做了多項檢查,證實僅僅是上呼吸道感染,但抗不住連續幾天的折騰。熱度退去,他瘦了一圈,臉色有些蒼白。為了少誤課,仍有些虛弱的他夾著書本進了教室。可不知怎么,頭有些暈,打不起精神來。“糟糕,這可怎么學習?已經拖了十天的功課,夠急人了,要是再得點別的病,就更完了。”方X暗暗著急,越著急,頭越暈;越頭暈,越著急。最后,他趴在了桌子上。
隨后的幾個月里,方X都是無精打采。每一個見到他的同學都關切地詢問“為什么臉色那樣蒼白?”他肯定自己患了什么說不上來的病。于是,他開始頻頻跑醫院。他在凡是可能相關的各科都做了檢查,結果一切正常,可是他不相信。漸漸的,他覺得自己腦子被銹住了,眼珠轉得不靈活了,上課精神集中不了,學習遠遠達不到應有的效率,更不用說履行自己承擔的學生干部的職責了。
3、分析與診斷
社會個體在其社會化過程中,由于存在著“趨向更好”的心理動力,會與環境及自我經常發生沖突,這些沖突有可能引發各種心理問題,產生近常態甚至近病態的心理障礙。在青年心理咨詢過程中,神經癥并不鮮見。它們的基本特征是沒有腦的器質性的病變為基礎,也沒有足以造成腦功能障礙的軀體疾病;當事人對自己的心理矛盾有察覺,只是無力自拔,從而精神痛苦不堪;由于對自己的病態有一定的自知,迫切希望擺脫痛苦,于是常常能夠主動求醫,尋求幫助;雖然因精神活動能力降低而使學習效率明顯下降,但當事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力基本沒有缺損;癥狀的表現并非偶然,而是持續或斷續出現,至少纏綿數月,等等。方X的問題也基本歸于此類。
會談中,方X明顯表現出主觀、任性、好強、過分自責以及求全、求完美等個性特征,而外部環境的文化變遷迅速、社會競爭激烈、人的選擇性日益增強的情形又使他的精神及心理負荷更為加重,再疊加上對自我的過分高而缺乏彈性的目標,使得方X為了達成自己心目中的成功目標——學業中的第一名、社會工作中的第一名以及直接從高職專科升為高職本科,而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缺乏必要的身心松弛,不能適當地進行自我調節,緊張、焦慮、壓迫感又是如此之強烈,久而久之,他的大腦功能出現了潛在的失調。當發生偶然性的疾病時,方X變得過分的敏感、多慮。越是著急,焦慮、癥狀就越是明顯;將注意力幾乎全都放在了自己的“病癥”上,使得他對自己的健康越來越沒有信心;同學們關切的問候成了不良的暗示,進一步被他視作“自己的病任何一個明眼的人都能看出來”的“證據”,方X陷入了一個巨大的惡性循環圈之中而難以自拔。作為如此不斷消極強化結果的疑病性神經癥狀的出現也就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了。
4、治療與建議
首先,建議方X去尋求他認同的權威的醫學專家進行診斷。很快,一系列的必要的檢查與化驗明確排除了他大腦存在器質性病變的可能性。隨后,幫助方X確立對疑病性神經癥的正確認知。從病因、性質、機理及可能引起波動的各種因素和應對措施等方面,通過認知領悟幫助其走出認識誤區,阻斷以往的消極循環,樹立治愈的信心,為科學的自我調治打下認識基礎。接著,與方X一同探討如何完善自己的個性,如何選擇和設置適合于自己的獨特的奮斗目標。由于問題的起因與他的不良人格因素和認知偏差導致的心理失調密切相關,因而,與其一同探討完善個性的意義和需要加以關注的內容,幫助其認識自己獨特的價值,發現真正的自我,學習進行選擇,對自己做出成熟的、恰當的選擇,顯得非常重要。探討中,方X整理了自己的價值觀念,發現其實自己更加看重的是學業的成就和與別人相處時,受大家歡迎,這些在總體上表現為智能的和社會的需要。而過分刻板地追求各方面的“第一”,只會使自己在緊張、焦慮不安中不斷產生“受挫”和“不愉快”的感受,進而使自己的心理沖突加劇,并在不合理認識的基礎上讓心理壓力不斷升級,最后在外界對自己的高要求和自己內在的高要求都毫無彈性而自身應對問題的能力卻在下降的情形下,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境。看清了自己個性上的不足,探索清楚了自己的價值觀,把過高的自我期待降了下來,制定適合于自己的富有彈性的目標,選擇自己所定義的獨特的“成功方案”,在循序漸進中保持一種愉快、積極自信的狀態,這樣注意勞逸結合、協調生活節奏、避免大腦神經活動長時間處于緊張狀態才成為可能,真正的成功才會由憧憬變為現實。
此外,鼓勵方X適當鍛煉身體,積極調節身心,還教會他自我放松療法,通過有意識的主觀意念活動和自我心理鍛煉,控制自己的人體機能活動,達到身心平衡和自我保健的目的。
5、小結
當事人特別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對自己的健康水準過分低估,深信自己得了某種疾病,并為此憂慮不已,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盡管在求醫過程中經過醫生的多次檢查得到否定的診斷,依然堅持自己的看法,焦慮、憂郁不堪。這是疑病性神經癥的表現,已經超出了正常范圍,當屬近病態的心理障礙。
雖然從青年學生整體而言,神經癥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它對青年的身心健康發展危害很大,嚴重的會使學生難以繼續學業,從而喪失一次重要的人生發展機遇,甚至進一步損害格的健全,使之無法自立于社會。因此,它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由于神經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比較復雜,涉及個體的人格缺陷、精神因素導致心理活動失調、兒童經歷對現實產生的影響、生活中的挫折與不幸事件等,在咨詢輔導治療時,也同樣應從完善個性、調整認知、學習建立健康的行為模式、積極的調節身心等方面著手,必要時還要輔以一定的藥物治療。
同時,還應該特別注意學會鑒別神經癥與精神病,是否有幻覺妄想,是否保持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神經系統的紊亂是否暫時,當事人是否有自知,這些都需要加以注意,進行區別。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