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況:患者男性,年齡24歲,大學文化,企業技術人員。自述幼年在農村生活,因模仿而出現口吃,常被人恥笑。學習努力,成績較好,大學畢業后在城里工作。業務能力較強,但社交狀況不好,口吃嚴重,令患者很痛苦很困惑。在一般工作場合,特別是開會、向領導匯報等重要的場合,患者很難應付,精神高度緊張,口吃嚴重,表達吃力,往往憋得滿臉通紅,幾分鐘也說不完整一句話。
為了矯治口吃,患者加入口吃沙龍,與其他患者交流踴躍,積極參與相關矯治口吃的活動,購買過專業口吃矯治儀器,但各種方法都不能產生持續滿意的效果。在各種矯治訓練活動中,都突出語言發音和膽量的訓練,比如以慢節奏說話,在公共汽車上朗讀等。訓練時與其他口吃患者在一起,互相安慰鼓勵,緊張程度大為減輕,當時覺得進步很大。可回到現實生活中,面對不能被理解的囧境,面對善意或無意的譏諷,精神還是會緊張,話說流利的愿望又被打破了,每次都這樣。因為多次治療,花費不菲。
診斷:社交恐怖癥之口吃焦慮。
治療:因為患者口吃嚴重,語言交流困難,所以導師首先為患者做放松治療,使其情緒舒緩,表達狀況獲得改善。接著進行認知治療,與患者交流思想,患者逐漸認識到,口吃與自己的表現和表達欲望過強有關,想表現好所以害怕表現不好,想把話說好所以害怕說不好話,這些心態引發情緒緊張和口吃暗示,導致口吃發生和加重。患者自己總結,過往的治療之所以沒有積極效果,主要是因為那些訓練都鼓勵表現和表達,雖然老師口頭說放松,但所做活動都沖擊性很大,訓練當時激情澎湃,似乎問題已經解決。對效果預期高所以面對現實失落也大,反復也就成了必然。
過往治療多強調放慢說話節奏,很多人認為可有好的治療效果,可在這次治療中,導師卻一反常規,在一次朗誦練習中讓患者不斷加快速度,終于,患者找到了久違的輕松感覺,他說“太爽了”。針對社交恐怖癥狀,導師用系統脫敏療法進行處理,半個月內經數次治療,患者的情緒狀況獲得根本性改善,控制情緒能力持續增強,不再容易緊張恐懼。經現場檢驗,患者行動自如,偶有口吃,但不再焦慮。至此,治療達到目標,患者表示滿意。
說明:口吃癥是語言表達障礙,是情緒緊張在說話上的表現,心理治療以調整人際交往心態和放松情緒為目的,心理治療達到目標后口吃現象自然而然地減少或消除。正常人也會偶爾口吃,只要不伴生焦慮情緒,就不能診斷為口吃癥。
溫馨提示:文章、帖子、評語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