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自我與假自我,這是英國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提出的概念。真假自我,是從嬰兒期就開始構建的。當撫養者愿意以嬰兒為中心養育時,嬰兒就會開始形成真自我;當撫養者要嬰兒遵從撫養者的意志時,嬰兒就會構建出假自我。 有真自我的人,他會形成內部評價體系,他的自我圍繞著自己的感受而構建,他的行動力來自于自己的內在; 有假自我的人,他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他的自我圍繞著媽媽的感受而構建,他的行動力來自于外部的他人。
0 1
-
羞恥源于不接納自我,憤怒源于被不尊重,焦慮是因為失控感!
-
自戀性暴怒,就是對于完全掌控的需求。對于自戀者來講,任何沒有被滿足的需求都會激發他的自戀暴怒!
-
為了應對羞恥,人發展出兩種方式:接近行為和退縮行為。接近行為是指通過補償他人來修復關系和自我,如道歉、與人合作,為傷害別人承擔起責任,重新獲得他人的接納和自我的認同。?退縮行為是說回避痛苦的情境(他人)來保護自我,如躲起來、避而不見,保護自己免受進一步的傷害。兩種方式都是為了應對自我受到損傷時,修復自我,讓自我保持好的感覺。
-
羞恥,是個體做出消極行為后由于真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而產生的被貶低、無價值的恥辱感。 它是一種指向自己的情緒, 產生于對自我的關注和否定,有強烈的痛苦感,像是自我被攻擊了,而產生一種要保護自我的傾向。????有些情境,人容易感到羞恥:撒謊時被當面揭穿、談性話題(對性感到羞恥)、傷害他人而被排斥時等等。羞恥的本質是:對自我的否定。
-
內因是根據,外因是條件,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
-
用人之長,補己之短。
-
抑郁源于夸大的自體的破碎。
-
在心理學里有這樣一個公式來描述煩 煩=失控感+自戀破碎。
-
王川討論過,權力圍繞著兩個核心問題 1.在關鍵環節上,盡可能讓自己不可替代。 2.同時在與自己合作的關鍵環節上,確保有替代者可互相制約。
-
任何類型的性格,底層都有潛臺詞: 焦慮型的潛臺詞是想掌控; 內耗型的潛臺詞是想成功; 強迫型的潛臺詞是想完美; 社恐型的潛臺詞是要認同; 付出型的潛臺詞是怕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