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索取行為 1.?不斷要求物質禮物:總是期望對方給自己買昂貴的物品、頻繁索要錢財等。 2.?過度要求陪伴:要求對方時刻陪伴自己,不顧及對方的工作、生活需求和個人空間。 3.?情感綁架:以“你如果愛我就應該……”的方式要求對方做某些事,讓對方感到情感被操縱。 4.?只考慮自己的需求:在做決策或安排活動時,完全不考慮對方的意見和感受,只滿足自己的愿望。 二、付出行為 1.?關心與體貼:關注對方的情緒和身體狀況,適時給予關心和照顧,比如在對方生病時悉心照料。 2.?尊重對方的選擇:支持對方的興趣愛好和職業發展,尊重對方的決定,不強行干涉。 3.?給予時間和陪伴:在對方需要的時候,主動抽出時間陪伴,一起度過美好時光。 4.?提供情感支持:當對方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給予鼓勵和安慰,成為對方的精神支柱。 三、讓對方不舒服、有壓力、排斥、反感的行為 1.?過度控制:試圖控制對方的一舉一動,查看對方手機、限制對方社交等。 2.?無理取鬧:頻繁為小事發脾氣、鬧別扭,不講道理。 3.?貶低對方:經常批評、指責對方,打擊對方的自信心。 4.?翻舊賬:在爭吵時不斷提及過去的矛盾和錯誤,讓問題無法解決。 四、讓對方感覺舒適愜意、愿意待在身邊的行為 1.?真誠贊美:發現對方的優點并真誠地贊美,讓對方感受到被欣賞。 2.?共同成長:一起學習新的技能、探索新的領域,共同進步。 3.?制造驚喜:偶爾給對方準備小驚喜,如一份小禮物、一次浪漫的約會等。 4.?良好的溝通:善于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感受,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也注意方式方法,保持開放和尊重的溝通氛圍。
0 3
-
當一方率先卸下防御,毫無保留地信任與付出時,它會自然而然地瓦解另一方的防御,并激發出同等的真誠與付出。
-
真正的親密,始于敢于向對方出示自己的說明書和使用方法
-
健康關系的核心是愿意溝通修復,而非從不犯錯
-
我接受世界和他人不會因我而立刻改變,我有耐心等待,并在等待中經營好自己的生活。這種過程導向而非結果導向的思維,是應對現實困境的強大心理資產
-
我拒絕我不想要的,但同時,我為我想要的留有余地,這是一種成熟,有力量的心理彈性,并且充滿策略和智慧
-
最高級的親密,源于敢于在對方面前暴露自己的不完美和脆弱。
-
生命是在一系列對立元素中尋找動態平衡的藝術。 這不是固定的中點,而是隨著您的能力、境遇和內心需求而不斷移動的“舒適點”。 ?
-
一個人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
真正的成長不是消除脆弱,而是記住你同時也是如此強大
-
創傷反應是刻在神經系統層面的,不區分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