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喜歡“自我確診”,滿足于“自我確診”? 對實際情況卻沒有幫助。 心理學中的標簽效應理論認為,當一個人被賦予某種標簽時,他們會傾向于調整自己的行為以符合這一標簽。這種效應具有強烈的定性導向作用,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標簽,都能對個體的自我認知產生顯著影響。 當我們草率把自己歸類于某類人后,就相當于給自己立了個人設,一言一行都會忍不住貼合這個人設,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患有拖延癥,ta 的拖延行為會變得更嚴重。 所以,當我們憑借網絡上一些模糊的信息,就草率診斷自己為某某精神疾病后,雖然心理上會有所解脫,但「癥狀」反而會加重,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0 3
-
當年的你意氣風發,什么都聽不進去。 正如現在的你沉默寡言,什么也說不出來
-
盡量的學習,盡量的經歷,盡量的旅游,盡量的吃好東西,人生就比較美好一點,就這么簡單
-
隨便做點什么吧,給命運的齒輪一點轉動的機會
-
允許一切發生,然后坦然接受,人生不可能萬事順心,與其想要成為更好的自己,不如更好的成為自己
-
世界只是我打磨自己的工具
-
生活不必用力過猛,慢慢走才能看到風景。一個人如果長時間處在高強度的拼搏里,內心很容易感到焦慮。這個時候,需要放慢腳步,讓生命有所停頓,讓心靈有所棲息。做一些不一定會馬上看到成果的事,花一些不緊張的時間陪伴喜歡的人。當生活有張有馳、疾徐有致時,我們的日子才會回歸生活的本真。慢下來,沒有關系,在自己的時鐘里,我們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
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說:“愛就是我們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主動的關心,哪里缺少主動的關心,哪里就沒有愛。”與親密的人連接,是人類情感的基本需要。
-
一輩子真的很短 短到來不及細算 總以為自己還年輕 卻忽略了歲月的腳步 當身邊的一道道風景變成了回憶 才忽然發現 風景依然在 人已非少年
-
睡個好覺,比愛重要
-
看書不必求多,亦不必求記,但每日有常,自有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忽換彼書耳。——曾國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