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小缺愛或者原生家庭缺愛的人,成年后會有兩種表現(xiàn):第一個能敏銳發(fā)現(xiàn)伴侶對自己不好的地方,但很容易忽略伴侶對自己的好;第二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在伴侶身上希望得到無條件的愛,想體驗無條件的愛。 這是因為缺愛的人對愛的體驗太少,對痛苦的體驗太多,對他們來說感受痛苦的“雷達”一直是開著的,痛苦反而是最習慣,最安全區(qū)的感受,而感受愛的“雷達”,基本沒有激活過,也就不知道怎么去用。比如,小時候不被父母重視,他們會發(fā)展出很強的觀言察色的能力,敏銳地捕抓到身邊人不開心、冷漠、回避的微小信息。 長大后,進入親密關系,會非常渴望伴侶彌補自己缺失的部分,格外關注伴侶不愛自己的微弱信息,但對伴侶愛自己的那些證據(jù),很容易忽略。 進入親密關系后,總是想讓對方遷就自己,彌補自己過去沒有滿足的父母之愛一旦伴侶沒有做到,內(nèi)心就很失望。原來他的愛也是有條件的。然后各種作,慢慢的把兩個人的情感消耗。最后處在岌岌可危的婚姻邊緣。如果能夠意識到,及時剎車,婚姻還會有溫度,不然很可能婚姻解體或者變成死水一潭的家庭模式。 關注我,如果你是這樣的人,你覺察到婚姻正如本文一樣處在 岌岌可危的處境,容慧老師愿意幫助你度過難關。
0 2
-
[玫瑰] 今日分享 流動法則:愛與生命能量要在家庭中順暢傳遞,從祖輩流向父母,再到子女。若因矛盾、隔閡阻斷這份流動,會影響家庭成員的身心狀態(tài),下一代也難以承接健康的生命能量。
-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些人做什么都在“拼命”?拼命工作、拼命省錢、拼命帶娃…… 如果你經(jīng)常用“拼命”形容自己,這不只是口頭禪,而是焦慮已經(jīng)成了你生活的基調(diào)。從神經(jīng)科學看,焦慮是大腦里一種叫GABA的神經(jīng)遞質(zhì)受體功能變?nèi)趿恕?/div>人們對愛的反應受到他們的個體經(jīng)歷、性格以及環(huán)境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在他成長過程中從未感受到穩(wěn)定和安全的愛,他可能會對愛產(chǎn)生恐懼。這種恐懼可能表現(xiàn)為對他人的不信任,對親密關系的回避,以及對建立長期承諾的擔憂。 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充滿關愛和尊重的環(huán)境中,他可能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和熱愛,這可能會幫助他更容易地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和困難。這種愛和安全感能讓他們更愿意接受和回應他人的愛,從而形成健康的人際關系。 鼓勵缺乏愛的人尋找和接受關愛,讓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被愛,也有能力去愛別人。[玫瑰]心理小知識分享 踢貓效應:負面情緒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傳遞(上級罵下級→下級兇家人→家人吼孩子)。察覺到情緒不好時,先停10秒深呼吸,別讓壞情緒“傳染”給身邊人。行動似乎總跟著感覺走,但實際上行動和感覺是同步的。你可以通過直接控制行動,來間接調(diào)節(jié)你的情緒。 ——威廉·詹姆斯每日分享[玫瑰] 行動似乎總跟著感覺走,但實際上行動和感覺是同步的。你可以通過直接控制行動,來間接調(diào)節(jié)你的情緒。 ——威廉·詹姆斯很多問題的出現(xiàn),是由于人有一種想法,以為他可以靠著說服力,或是用努力,或是用愛去駕馭秩序。但秩序卻是早已被排定了的,也是不能用愛來取代的,愛只可以在秩序范圍內(nèi)成長。 ——海靈格我們不是 因為完美而被愛而是因為脆弱和真實才有機會被深愛 那些你不敢示人的瑕疵 委屈 正是你通往深度鏈接的鑰匙 當你能夠接受他們的時候你才會發(fā)現(xiàn)你有多值得被愛 布琳 ?布朗。 《脆弱的力量》作者 ??生活中最大的“”攔路虎“”是一堵等待的“墻” 我們總喜歡說等我準備好了再說,等時機成熟了就可以……結(jié)果等到天荒地老。 你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有萬事俱備的那一刻嗎?很難,不管準備多久,總覺得差點,所以等待本質(zhì)就是怕,怕不確定,怕失敗,但真正的行動者都懂一個道理,行動就是最好的準備。 這話怎么理解?我們很容易進入一個誤區(qū),就是總想在出發(fā)前拿到完美的“”地圖“”,但地圖是邊走邊畫出來的,所以不要等待,現(xiàn)在立刻馬上,去做你想做的事,哪怕只完成1%想寫作就先寫下第一個字,想健身就先做十個俯臥撐,完成永遠比完美重要,開始行動永遠比空想偉大,當你邁出第一步,打破這堵等待“”墻“”時,你會發(fā)現(xiàn)人生原來所有擋住我們的墻,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設的,我們卻忘了錘子一直都在自己的手中。當媽媽小時侯,沒真正感受到被愛的時候,長大后就有一個愿望,我一定要愛我孩子,把我沒得到的愛全給她,很抱歉,長大后很愛孩子,可不會愛孩子,給的愛全是傷害,還不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