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前,在一棵大樹上,有一只蠶與一只蝸牛相遇了。 蠶見到蝸牛后,對蝸牛身上的殼非常好奇。 于是,蠶問蝸牛:“你背上的東西是什么啊?” 蝸牛說:“這是我的殼。” 蠶說:“殼是什么?你為什么要背著它走呢?” 蝸牛說:“因為它是我的房子,有了它,無論何時何地,遇到刮風下雨的時候,我就可以回到殼里休息。” 說完,蝸牛就鉆到了殼里,然后又從殼里鉆出來。 蠶看到后,非常的驚訝,驚訝之余又充滿了羨慕。蠶心想,如果自己也能夠擁有一座像蝸牛一樣的房子就好了。這樣,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避免風吹日曬了。 于是,蠶又問蝸牛:“你能告訴我怎樣才能擁有一座像你一樣的房子嗎?” 蝸牛說:“我身上的房子,在我出生的時候就有了,是我的父母給我的。” 聽到蝸牛的話,忽然間,蠶有點沮喪。它心想為什么自己在出生時沒有一個像蝸牛一樣的家呢? 蠶心中有些憤憤不平。蠶心想,一定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自己建一個像蝸牛一樣的家。 蠶對蝸牛說:“我也要為自己建一個屬于自己的家。” 說完,蠶轉身告別了蝸牛。 接下來的日子里,蠶每天起早貪黑,開始拼命地勞作,它拼命地吃著桑葉,積蓄著力量。 終于,蠶通過不斷地積累,準備打造自己的家了。 蠶開始不斷地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向外一點一點的吐出蠶絲,通過自己一點一點的努力,眼看自己的家就快要完成了。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蠶感覺到自己有些精疲力盡,為了打造自己的家,它已經掏空了自己所有的積蓄。 它告訴自己絕對不能放棄,這是它的心愿,就是死,也要完成自己的心愿。 終于,蠶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有了屬于自己的家。 不過,遺憾的是,蠶從一開始打造這個家的時候,就沒有認真的規劃過,竟然忘了在家中給自己留個出口,蠶被完全地封閉在了自己的家中。 此刻,蠶才終于意識到,自己忙忙碌碌了一輩子,為了一個家,傾其所有,還沒有來得及好好的享受生活,自己卻累死在了辛苦打造的家中。 當蝸牛聽說了這件事,不由得感嘆道:“蠶這是作繭自縛啊……” 后來,蝸牛就到處忠告他人,不要因為一時羨慕他人,放不下心中的執念,去作繭自縛啊。
0 0
-
曾經那么渴望被遮風擋雨的人,最后都學會了獨自一人撐傘。
-
屏蔽力:不關注任何與自己無關的人和事
-
不同情任何人,不高估跟任何人的關系,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反目成仇
-
最好的方法:不搭理 不搭理,是讓自己過得更好的方式,也是一種讓自己能變得越來越強的能力。
-
人窮時,什么都是真的 錢,是看清人性的照妖鏡。人富時,去別人家吃飯,是賞臉,人窮時,就變成了討飯吃,要看人臉色。有人讓你難堪,并不是他情商低,而是他看不起你,有一天,他突然對你好了,也不會是他良心發現了,而是你變強了。 泥濘識馬,落難識人。人窮時,才能看清這世間人性的真相,才能看清身邊的人,是人,還是鬼。人窮時,不要想著去求助,去攀附,你認為他們會拉自己一把,哪知道等來的卻是踩幾腳,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人越是窮時,越要時時刻刻挺直脊梁,相信所有磨難,皆為渡自己。窮時,只知道怨天尤人,貧窮就會成為身上的烙印,永遠被人瞧不起。你要把那些撲面而來的惡意,當成重塑自己的淬火,當你浴火重生時,世人自會換上一副笑臉。
-
接受、改變、放開,接受不了就改變,改變不了就放開,生活皆是成長,成長便是人生,如果生活不寵你,你更要自己善待自己。要遇見更好的自己,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要知道,世界的美好不是取決于世界,而是取決于你看世界的心。
-
你不需要和所有人都處好關系,甚至你根本不需要搭理大多數人;同時記住:別人對你的態度,取決于你的強弱(強者思維雜談)
-
?“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時刻提醒自己,懶惰是無休止的,世界上也從來就沒有所謂的逃避。今天不想做、不去做的事,總有一天會以另外一種方式還回來。所以,不要讓擺爛跟逃避成為你和自己的和解方式,是時候該去步入正軌了。 要知道,沒有誰可以不付出努力就有收獲的,你基礎不好,你成績不高,那就拼命去學,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可走。
-
發人深省的“烏鴉定律”:99%的人不知道,真正拖垮一個人的,不是沒錢,也不是病痛,而是“受害者心態
-
人真正的開悟是:尊重人性 與人相處,要懂得人性的好,更要清楚人性的惡。人性,最復雜多變,對人性,永遠不要抱有美好幻想,但也不要傷心透頂。人,總歸是趨利避害的,不要和人性對抗,和人性對抗,生活必然要多幾分苦悶,少幾分快樂。 沒有什么是完美的,人性更是如此,你只盯著人性的缺陷看,就會一肚子怨氣和厭惡,渾身充滿暴戾之氣,處處不如意是必然的。不管遇到什么,都不要失去對生活的希望,見多了別人的惡,也不要忘了守護好自己的善,做一個有鋒芒的善人。 越是智慧的人,越能接納人性的復雜和善變。和人性和解,就是在和這個世界和解。人,真正的開悟,從來不是把人性想的多美好,而是歷盡千帆后,看透人性,尊重人性,順應人性,不對抗,不痛苦,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