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身邊人遇到傷心事時,我們往往會不由自主地用百分百正確的忠告去勸導對方—“別傷心了”“不要哭了,哭多了傷身體”“要堅強”。其實,對方的內心自然也知道那些都是“真理”,他恐怕已經對自己說了一萬遍“我不能再為這件事傷心,我得堅強起來”“我不能被這種事打倒,不能消沉下去”,甚至在萬般無奈下還可能威脅自己“不許再哭了”,然而這些都沒能起作用。當事人不僅早就知道這些“真理”,甚至還會因此對自己的沒用感到憤怒和羞愧。 所以,這種時候說些百分百正確的忠告,只能加深對方的自責和羞恥感。換句話說,“別人也對我說別再傷心”=“別人也覺得我不應該這么傷心”=“別人也覺得我傷心是不對的”=“我這樣是錯誤的”。就這樣,我們把當事人逼進了自我否定的死胡同,甚至會造成他對自己的全盤否定。 仔細想想看,其實當我們說出這種百分百正確的忠告時,往往是因為自己內心的窘迫。因為不想再聽下去了,想讓對方快點結束這個話題;或者是出于自己的力不從心,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安慰對方好,于是就揀了這種“真理”來佯裝關切。百分百正確,也就是說,對萬干世界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適用,因此它只能作用于所有人共通的那部分,而抹殺掉活生生的“我”。當我們面對一個真實的人講出這樣的“真理”時,也就相當于在象征意義上抹殺掉這個具體的“人”了。因此從根本上來說,百分百正確的忠告是不會起作用的。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給人忠告,就必須設身處地去體會對方的感受,尊重和接納面前獨一無二的人。在此基礎上,我們才有可能陪著他一起去尋找到底是什么阻礙了百分百正確的忠告起作用,去尋找專屬于他本人的“真理”。
0 5
-
長久的關系,都是以心換心 誰都不是木頭,人心都是肉長的,是會傷,會疼的。不要覺得傷害了別人,也沒什么。傷害,是有痕跡的,是會不斷積累的,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心會寒,情會斷。傷害別人,本質上,是自身惡的積聚,福氣的潰散。 最長久的關系,永遠是真心換真心。沒有人會允許自己長期被傷害,疼得狠了,就會放下。那些被傷害的瞬間,那些應急反應,甚至會永遠留在肌肉里,形成生理性厭惡。理智上,想要放過,身體卻阻止自己,接近那些傷害自己的人。 任何關系,都是雙向的,你怎么對別人,別人就怎么對你。傷害別人之前,就要想好承擔后果。人活一生,不要怕付出真心,永遠不要用別人的薄情,來懲罰自己的深情。我們溫暖而美好,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內心的那一片澄澈。
-
不要讓任何人零成本接近你
-
人際博弈里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清醒的選擇者。遇到惡意時,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這惡意會傷害我的核心利益嗎?(決定是否必須反擊) 2、對方的格局值得我浪費時間嗎?(決定是否需要避開) 3、有沒有可能把危機變成轉機?(決定是否逆向借力)
-
再接上:當你感知到別人的惡意,有三個解決方法。「第三招:利用別人的惡意,促成自己的事」 最高明的博弈,是化敵為友;更狠的招兒,是讓敵人為你所用。 當你發現對方的惡意無法避開時,不妨試試“逆向借力”。調整帆的角度,讓風推著船走。 舉個經典案例,林肯競選美國總統時,對手不斷攻擊他出身低微,甚至在演講時拿出他做鞋匠的父親來羞辱:“聽說你父親曾給我家修過鞋,要是鞋壞了,我可以讓你接著修。” 林肯卻平靜回應:“沒錯,我父親是個鞋匠,他修的鞋比任何人都結實。如果各位的鞋有問題,我愿意幫你們修補,只要你們不嫌棄。但我永遠學不會他的手藝,他是最出色的鞋匠。” 這番話既承認了出身,又抬高了父親,更反襯出對手的刻薄,當場贏得滿堂喝彩。 又比如,職場里有同事總在項目里使絆子,表面配合實則拖延。后來項目負責人干脆把最容易出錯的環節交給他,同時提前和上級報備了風險點。結果對方果然出錯,負責人卻拿出備用方案順利解決,反而凸顯了自己的統籌能力。 這種“捧殺+借力”的策略,本質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當一個人一心想搞破壞時,你給他足夠的空間去表演,他反而會暴露破綻,而你早已布好了局。
-
接上:當你感知到別人的惡意,有三個解決方法。「第二招:不說,無視避開」 不是所有惡意都值得你拔刀相見。 有些人生來就活在“情緒垃圾堆”里,他們的惡意源于自身的匱乏,嫉妒你的進步,眼紅你的資源,甚至僅僅是看你過得好就渾身難受。 對付這類人,最狠的報復是“不接招”。 有個做自媒體的朋友,被同行惡意舉報賬號。對方用小號在評論區散布謠言,甚至私信她的合作方抹黑。 起初她氣得想懟回去,但冷靜后發現,對方每天花大量時間盯她的動態,自己卻連一篇像樣的稿子都寫不出來。 后來她把精力全放在打磨內容上,幾個月她的賬號粉絲翻了好幾倍,而那個舉報者還在原地打轉。 這就像走在路上遇到狗吠,明智的人不會停下來和狗對吼,而是加快腳步離開。 對那些注定無法講道理的人,物理隔絕就是最好的防御。 你越活得熱氣騰騰,他們的惡意就越毫無意義。
-
當你感知到別人的惡意,有三個解決方法。 「第一招:說出來,拆穿」 現實里有一類人,揣著尖刺不是為了自保,而是主動刺向他人。 那些突然變味的語氣、刻意使絆的舉動、背后嚼舌根的嘀咕,本質上是人性叢林里的生存博弈。 有人用惡意試探你的邊界,有人把傷害當作刷存在感的武器,更有人把陰暗當作拉近關系的“投名狀”。 所有讓你感到不適的惡意,都是對方釋放的心理試探。你若退縮,對方就會步步緊逼。 很多人被惡意冒犯時,第一反應是忍。怕撕破臉不好看,怕沖突升級麻煩。 但人性有個規律:所有藏在陰影里的惡意,都怕被直接點名。 同事在領導面前暗示你工作懈怠,與其私下委屈,不如在公開會議上平靜回應:“上周五我加班到十點提交的報告,你說我效率低,具體是哪部分需要優化?” 這招的核心,不是吵架,而是把模糊的惡意變成清晰的指控。 當你用平靜的語氣說出“你剛才的話讓我不舒服,是對我有什么意見嗎?”,對方往往會慌亂。 因為惡意的本質是暗箱操作,一旦被擺到臺面上,施暴者就會暴露自己的狹隘。
-
不要亂接觸人,一賤破九貴 人這一生,最怕愛錯人,遇爛人。有些人,沾染了就是災難,遇到了,就不得不消耗一生。不要亂接觸人,不要為了任何人,不斷妥協,不斷自傷。一賤破九貴,一個人,氣運再好,也經不起爛人的無限消耗。 人,要自貴一點,不要太好接近,不要別人給什么,都全盤接收。永遠不要低估了人性的惡,有些人的磁場,臟亂差到,只要接觸,就會被對方的一團黑氣纏住。與人相處,要給自己樹一道保護屏障,不要總想著幫別人,要先想著不傷自己。 尤其是自身能量極好,處于上升期時,盡量不做大的變動,盡量少接觸一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盡量不讓任何人把臟亂差的東西,堆到自己的磁場里。人要一定程度上,相信直覺,身體都有自保機制,抵觸,便代表了危險,能規避盡量規避。
-
可以消沉,可以抱怨,甚至可以崩潰,但不能失去治愈的能力,你要及時止損。人生,不一定要贏身邊的Ta,但絕不能輸給過去的自己。
-
讓你在背叛中重獲新生的,不是對方的懺悔,不是時間的治愈,不是自我麻醉,而是你親手燒毀過去、重建信任的決絕
-
很多時候一些關系的絕交,并非是你不好、你的問題。 只是對方享受不到“免費”了。 說白了就是:你沒有順著對方、沒有讓對方如意。 一旦對方享受不到“免費”,那絕交、斷聯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 有些關系的建立,并不是說對方想跟你交朋友。 而是你的不拒絕、隨叫隨到、情緒幫助、大方等等。 讓對方看到了有利可圖、有便宜可占。 于是,就會去建立這段關系,有的人就是非常的現實。 關系只要建立,那付出最多的一定是自己,對方更多的是享受。 如果付出中斷,享受不了了,沒利可圖、沒便宜可占了。 那對方自然的就會去絕交。 畢竟,從始至終對方根本就沒有把這段關系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