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積極主動,主動性強的人想去做或者不想去做,什么時候做都是自己來掌控的,不用想對方什么時候聯系,不用被動等待,一直主動發起與這個世界的撞擊。要知道,無論結果如何,所有撞擊帶來的反饋才是你真正的成長。 明確人和人的關系,人和人之間只存在一種關系,那就是利益關系。要么你能滿足別人的情緒價值,如情感、關懷、快樂等價值,要么你能給別人帶來利益價值,如資源或者金錢。不在爛事上糾纏,不為不值得的人生氣,讓自己活得高貴一點,會放下爛人爛事。 永遠不抱怨,一個人成熟的標志, 就是把這件事為什么發生在我身上的怨念, 轉變成這件事是為了教會我什么的覺醒。當你換個角度看世界,你會發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凡是從利益的角度去衡量、去思考,你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基礎,因為你可以用它來免費的換 任何東西,學習能力越強,你能換取的東西就越多,而且還越貴,他跟學歷無關的。 所有人的看法和評價都是暫時的,只有自己的經歷和成績是伴隨一生的,幾乎所有的擔憂和畏懼都是來源于自己的想象,只有你真的去做了,才會發現有多快樂。 嘗試將你的認知,你學到的東西去講給別人去聽,不但要講,還要去講服他們。練口才也是為了能夠讓你更好的去掌握你學到的東西,當你能夠給別人講明白了,那你的本事也扎實了。 成熟的核心是為自己負責,為自己犯下的錯誤負責,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負責,為自己的需要負責,以及最重要的為自己對人、事、物的回應和感受負責。需要注意的是,這和把一切都歸咎于自己是不同的,一味的背鍋、忍氣吞聲恰好是一個人不成熟的表現。 你要是不抽出時間創造你想要的生活,最終你一定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去應付你不想要的生活。說實話,你并不需要做第一,也不需要做第二,只要超過絕大部分又懶又笨的人,你就可以過上相對較好的生活。
0 1
-
放下預設,在不確定中扎根,內心的平靜,從不是外界安穩, 而是對無常的接納與包容。
-
【聚焦可控,擁抱無常】 ? 你說了不算的是命運安排, 說了算的是面對命運的心態與行動。 ?
-
行動是絕望的解藥 再長的路,一步一步也能走完; 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
你的內在狀態,會吸引來相似的人和事 想要什么樣的關系,先成為什么樣的人。
-
你的內在無窮大!!!
-
我們之所以內心會有沖突,是由于我們內在并不是一個連成一片或者像一塊鐵板一樣的人格。我們的內心也像一個眾生世界一樣,在眾生當中有些有著此種欲望,有些有著彼種欲望。 很多時候可以與我們內心的“眾生”的欲望挨個打照面,我們要像一個非常好的領導一樣去傾聽我們內心“眾生”的疾苦,只有這樣,我們內在的每一部分才能被認可。當他們被認可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像發生一場奪權的爭斗一樣,爭先恐后的進入行動的狀態。我們要學會照料他們,但是這種照料并非縱容,也非禁止,而是我們要挨個的與我們內在的欲望接觸、認可、連接,繼而把它整合到我們整體人格當中。這樣一來,我們的整體人格兒會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動態性。
-
在神經科學中,也有此發現。神經科學家馮·福斯特(Von Foerster)發現,在大腦神經網絡中負責接收外界信息輸入的神經元,數量在1億左右,但負責內部計算的神經元,數量是10.5萬億,兩者的信息比例是1:10W。也就是說,外部客觀信息的輸入,在知覺形成中只占十萬分之一。打一個不嚴謹的比方,相當于一個人從外部只接收1秒鐘的信息,而在大腦內部加工這些信息花了10萬秒,約等于27個小時。我們并不是在知覺真實的外部世界,只是把真實世界中一小部分對我們有用的碎片選取到意識中,再按照特有的預期,把它識別為有意義的整體。 所以,為什么說心理咨詢是有用的?為什么談話療愈是有用的?為什么跟朋友或心理醫生談心,不僅可以治療心理的創傷,還能解除身體的壓力?因為,通過談話,我們重新整理和解釋了所遭遇的事情,為它賦予新的意義。
-
我們總在向外尋求答案,卻忘了答案早已在我們內心。 探索內在,是一場沒有終點但無比值得的旅程。
-
人的一生,常常像是在迷霧中行走,不斷尋找自己、定義自己,到了某一個階段然后又懷疑自己、打破自己,然后重新開始。我們可能會在經歷一些事情后突然躍升至下一個階段,也可能在某個階段停留很長時間,甚至出現暫時“倒退”,但每一次循環,都帶著更深的了悟和更堅實的自己。早安,新的一天,心的開始!
-
容許自己去理解他人,具有極大的價值。同時,理解是在以一種雙重的方式豐富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