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些考驗是要在中年之后才會降臨。且遠比年輕時沉重。大概只有在年輕時真正竭盡全力努力生活過,愛過,看過這個世界,在中年考驗來臨時,心中才會有結(jié)實的定力。已做完很多事,并曾努力把它們做好、做完全。完成對自己與他人的責任。同時也完成對自己的萃取。那么,當人生自然過渡到秋天,走在路上看到落葉蕭蕭,身邊認識的人不時傳來去世或得病的消息,時代變遷,往事如夢,面對身心轉(zhuǎn)換意識更替,愛別離、生老病死之苦如此真實。生活此時才露出冷靜深遠的原貌。一切光怪陸離而漂浮的肥皂泡碎裂無蹤。只有在這樣的處境中,人才是往生命真實處又深入了好多程。此時會懂得,在秋天,生命需要更多凈化和準備。為了找到和回歸自己的根。不要害怕老去并試圖偽裝與挽留年輕。那對心識的更替成長并無益處。重要是在年輕的時候,認真努力活過。那些擔起的責任,累積的意志,應對老去的心力來自那里。這是對人的最大支持。
0 1
-
如果一個人超出平均水準,那么他的自我折磨一定大于平均值。
-
個人位置很容易看清:你判斷屬性的能力以及你的等級服務哪類人群。
-
通過入世和欲望和解,承擔起生而為人的責任。在出世中尋找心靈和自我,享受自由。其中的落差中所形成的自洽,自我邊界,呈現(xiàn)出的人格參差,就是成熟。成熟是一個找回自我,尊重自己辨識度的過程。
-
在人類一切事業(yè)中,情感是原動力,理智是制動器或執(zhí)行者。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做出取舍進行加工。世上不存在單憑理智就能成就的事業(yè)。無論哪一領域天才都必定具有某種強烈情感。區(qū)別只在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
-
一個人的靈魂等級與生俱來便是成熟的,被壓低或抬高,都無用。殘酷的說,被培養(yǎng)也是無效。
-
判斷對錯:看是否可持續(xù)發(fā)展。
-
現(xiàn)在是物質(zhì)時代和精神時代的交替過渡期,很多想走捷徑的人會死于落后概念。走捷徑無非是想不勞而獲,不付出成本就能占到相應的便宜而已。人永遠不可能得到能力之外的東西,宇宙法則不存在白給。行為決定價值觀。
-
人性不是可以大規(guī)模修改的東西。即便有小的調(diào)整,也都脫離不了利己的宗旨。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利他的,所以不必苛責自己或別人不完美的人性。要觀察的是人性中利己和利他的比例。要看清楚表面完全利他實質(zhì)完全利己的本性。
-
任何關系都是價值體現(xiàn)。不存在無緣無故的感情。分對錯,論價值,分等級。一段關系中想清楚白給還是做生意,付出還是索求回報,心態(tài)決定狀態(tài),便沒有所謂“痛苦”。
-
看人不要簡單分成好或壞,更不要用傳說中的“人性”。人性沒義務讓你快樂,也不負責讓你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