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松蔚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有一個9歲的女兒,身為爸爸,他在生活中和我們一樣會遇到養育問題。 例如,他發現女兒在學游泳的時候,非常怕水,總也學不會。教練越告訴她不要害怕,越適得其反。 怎么樣才能讓女兒走出挫折,重新獲得自信呢? 他回想一開始,女兒對游泳確實沒有這么怕,但在經歷過嗆水、教練糾正,她才變得越來越怕,有次還急哭了。 “如果這時我跟孩子說「加油,你可以的」,她會怎么想?” 她可能會暫時壓抑自己的恐懼,但很快就會看到別人游得比她好,自己手勢又錯了、繼續嗆水...... 這時我給她建立的那點虛假自信,瞬間嘩啦碎滿一地。 她開始會想:我試過很多次,這真的很難,為什么爸爸還在說可以的?我真的很差吧? 于是,李松蔚并沒有鼓勵女兒。 而是悄悄告訴女兒:每個人學游泳都要害怕100次,你現在已經害怕十幾次了,再害怕80多次就能學會了。 結果,李老師的女兒不僅很快學會了,而且在水里像小海豚一樣自在。 為什么如此神奇? 原因在于,女兒害怕的情緒被接納后,又得到了重構,當她知道「害怕」其實是個好東西,反應就不一樣了。 這種「賦能式溝通」既承接住了孩子恐懼的情緒,又讓她在面對困難中獲得了克服挫折的體驗,從而在孩子內心種下“我可以”的種子。
0 7
-
感覺到這個世界破破爛爛,我愿意幫你縫縫補補
-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今天可是個好日子哦
-
大腦專門編故事騙自己,而且還讓自己深信不疑
-
【事,壓不垮人,能壓垮人的,是情緒。】 你有沒有發現—— 我們都不是被“事情本身”壓垮的, 而是那些在事情發生后的情緒反應。 ?? 事情,是外在的; ?? 情緒,是內在的。 ???♀? 學著照顧好自己的情緒, 才是真的成熟與強大。 世界再大,都不如內心安穩來得重要。 所以,心理咨詢雖然不一定能改變外境, 但卻比外求還更去根、更有效果
-
今日關鍵句: 若還在練習“忍”, 說明尚未真正看透。 覺知不需要練習, 它本來就在, 只是被念頭遮掩。 當覺知回來, 忍的概念自然消失。 2025.10.29[微笑][玫瑰]
-
早上好 ? 追求美好, ? 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 不辜負,不將就, ?? 讓生命的每一天都有滋有味!
-
讓自已感受 好的、 匹配的, 有滋養的 就去靠近,沾光,沾著沾著自已也能發光啦!
-
今日關鍵句: 若你用“更優秀”來交換歸屬感, 那么你所精進的每一分努力, 都帶著焦慮的味道。 真正的修習, 是在沒有觀眾的黑夜里, 也能安然做自己心知的事。
-
經驗分享 若是,有時候有一些不能排解的情緒,困擾于一些事 那就,感受腳底與大地深深連接、跺跺腳,抬頭看看天,甩甩手 然后,馬上去做一件小事 你就有了答案。 試試看
-
“不怕沒文化,就怕以為自己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