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個社恐,總是不去結識新朋友,這個情況怎么脫單? 這個問題涉及我們怎么理解“社恐”這件事。這個詞現在被用得很廣,我不確定你說自己社恐,具體指的是哪種情況。接下來,我會列出三種常見的用法,幫助你對癥下藥。 第一種是我們講過的,內向型人格。這些人并不是真的不能交朋友,只是有自己的偏好,更愿意通過向內的活動獲得能量,比如閱讀、音樂、電影。別擔心,你會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會發展出靈魂層面的契合。兩個都喜歡安安靜靜待著的人,也可以發展出深刻的感情。 還有一些人說到“社恐”,意思是“沒必要社交”。他們覺得一個人待著是最舒服的,“社恐”更像是一個推脫社交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真正要解決的問題就不是怎么脫單,而是為什么要脫單?因為如果你認為普通的社交都不是必要的話,那說明你也沒有太強烈的,對于關系的需求。那有沒有可能,你本來沒有意愿,只是被逼著強求一個結果,或者被社會觀念裹挾了?如果是這樣,你可以先享受不社交的狀態,就一個人舒舒服服地待著,等哪天自己有了關系的需求,再行動。 還有一些人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恐”,學名叫社交恐怖癥。這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診斷,是指在社交場合中會出現嚴重的恐懼,甚至是生理癥狀。如果是這種情況,我建議你可以接受心理治療。但據我的觀察,自稱社恐的人,真正處于病理狀態的情況非常非常少。 所以,你可以先判斷自己是哪種類型的“社恐”,再對癥下藥。
0 2
-
每一次選擇,都可能影響你未來的走向;每一天的積累,都奠定著人生的路基。快樂時,學會分享;焦慮時,立即行動;迷茫時,堅持學習。從每一個微小的改變開始,愿你在日積月累的打磨中,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
成功的人都擁有“遠見卓識”,也就是洞察力。這種洞察 力可以對理念進行分析,對非科學的東西加以摒棄,從而不會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浪費精力。因此,成功也會為你的奮斗帶來回報。
-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人性中最重要的部分來自童年狀態。
-
你溫柔地對待痛苦,痛苦就會溫柔地對待你。
-
敞開你的心靈。請容我為你調音。我會教你捋順自己的心緒,管理自己的心猿。
-
如果你不能完全地去體驗這些痛苦的時刻,那么你很有可能也無法體驗到生命中最好的時刻
-
我們的生活是由我們的想法決定的
-
家人最不可愛的時候是最需要愛的時候
-
哈佛大學最杰出的心理學教授威廉·詹姆斯他說:“幾乎不論哪種課程,只要你對它充滿了熱情,你就能夠順利完成;如果你對結果足夠關心的話,你就能夠實現它;如果你希望做好一件事,你就能夠做好;如果你期望致富,你就能夠致富;如果你想博學,你就會博學。只有那樣,你才會真正地期盼這些事情,心無旁騖地一心期盼,而不會白費心思、胡思亂想許多不相干的雜事。”
-
只需不斷回歸自己,因為你是自己一直等待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