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領域 第二個領域,就是我們自己的業,自己責任的部分。 那么在這一部分呢,我覺得要去合理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比如說別人的行為損惱到了我們,那么我們就要去合理地表達。前一部分,別人的領域我們要做的是傾聽和陪伴,那么在自己的領域,我們要做的就是需要去合理地表達。要告訴他人,我們現在的感受是什么,他對我們的影響是什么。然后呢,讓他能了解,讓他能體會到我們的感受。這樣子,他能做出一些調整。 共業或關系領域 還有一個呢,是共業的部分。既涉及到他,又涉及到我。 比如說剛才說的,有位同學在房間里面看書看到很晚,影響到我的休息。這個事情和他以及我都有關系,這時候就需要協商,共同解決。 那協商的范圍,可以是兩個人之間,也可以是幾個人之間,也可以是一個僧團之間。 那么我們下面呢,具體舉一些例子。 親子關系 剛才說呢,這個親子關系中的例子,那么子女人生選擇是子女的業。但是實際上中國的父母,經常借用親情的名義,侵入和控制子女的個人領域。而西方可能恰恰相反,父母有時過度縱容子女,有時不管不問。 而實際上,這個中間是存在一個共業的領域。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有密切的情感連接,存在密切的共業。那這個領域呢,比如說子女出家了,那父母肯定不高興,所以子女出家了,不完全是子女自己人生的選擇問題,它牽扯到父母情感的問題。 但是這個情感的問題呢,應該是靠溝通來解決,解決雙方的情感的問題。不是說就是一定必須按父母的來。那過去的中國的父母,就會這樣去要求子女,乃至于說婚姻也是包辦的,然后呢,各種子女的選擇,都是聽父母的,那實際上是父母侵入了子女的領域。 還有一個,就是父母的生活同樣也是父母的領域。有些子女,他看到父母快離婚了,吵架了,特別地難過,特別希望父母能夠在一起。或者,有人特別希望父母能夠學佛,能夠成長,能夠去修行啊,等等,最后乃至成佛。這種愿望是好的,但是我們也知道,父母的生活是他們自己的業。我們在這個時候,只能是一個助緣,通過我們的這個共業,可以影響到父母他的別業,但是影響多少是不一定的。 我們所能做的是通過這種共業讓我們的生命彼此交織,或者說為他提供一種助緣,讓他能夠去接收到我們的一種信息,一種關心。能夠自己選擇,做一些改變。
0 1
-
心流是當你完全沉浸在所做之事時的狀態。
-
心有陽光,何懼人生荒涼;心懷慈悲,處處皆是善良。
-
不要讓不好的事情毀了你這一天,樂觀一點,開心一點,生命如此短暫,別浪費時間在不值一提的事情上。
-
要知道昨天的太陽,曬不干今天的衣裳,世上有不絕的風景,人更要有前行的心情。所以請抬頭向前看,明天的太陽還會升起,說不定更多的驚喜在前行的路上等你。
-
無論你活成什么樣子,背地里都會有人對你說三道四。不申辯不計較一笑了之,其實就是最好的蔑視。”?——提醒我們無需過度在意他人評價,專注自我成長。??
-
總會有不期而遇的溫暖,給你生生不息的希望。
-
世界上最動人的承諾,不是“我愛你”,而是在你需要的時候,我會告訴你說我一直都在。
-
人生最美好的是相遇,最難得的是重逢。最讓人羨慕的不是被很多人追,而是遇見一個不管怎樣都不會放棄你的人。
-
此后,我生命中有很多時刻,面對一個遙不可及的目標,或者一個令人畏懼的情境,當我感到驚慌失措時,我都能夠輕松應對——因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懸崖上的那一課。我提醒自己不要看下面遙遠的巖石,而是注意相對輕松、容易的第一小步,邁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這樣體會每一步帶來的成就感,直到達成了自己的目標。這個時候,再回頭看,就會對自己走過的這段漫漫長路感到驚訝和驕傲。
-
要一個黃昏,滿是風,和正在落下的タ陽。如果麥子剛好熟了,炊煙恰恰升起。那幾只白貼著水面飛過,棲息于一顆蘆葦。蘆而葦正好準備了一首曲子。如此足夠我愛這破碎泥濘的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