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到這樣的關系,果斷切斷 一個人最大的輕視,不是詆毀,而是無視。 一個不把你放在心上的人,自然也不會把你放在眼里,他忽視你的存在,對你的需求視若無睹,不過問你的生活,不在意你的情緒,不想在你身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被忽視的你,會因被拒絕、被無視而產生挫敗感,也會因這段關系的不對等而感到委屈,甚至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才不值得被認真對待?” 一個人如何對待你,是Ta的選擇,我們只要做好自己,決定遠離誰和親近誰,而不必靠對方的態度來評判自己。 感情是相互的,當你發現這段關系里只有你在付出,就該看清對方,減少來往,這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2 3
心然: 好好愛自己Dave??: 不是說果斷就能果斷的,不是嗎
-
理解那些讓你痛苦的人 人表達內在情感的幾種方式: 1、直接跟你表達,我很難受 2、通過做一些事,向你表達他很難受 3、無法用語言表達,通過把你搞得跟他一樣難受來表達他此刻很難受! 所以試著理解那些讓你痛苦的人,她們只是在表達情感!
-
這是讀過最心理咨詢最好的解讀!共勉!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后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
-
“快起床,來不及了” “趕緊刷牙洗臉” “在廁所里磨磨蹭蹭做什么呢” “怎么還不去吃飯” “再不快點兒,要遲到了” 這一幕是不是特眼熟,在你的家中也經常上演?一邊是父母火急火燎地催促,一邊是孩子不慌不忙地挪動,父母越著急,孩子越磨蹭,眼看親子沖突一觸待發。 ??01 過多的催促是種否定 從心理學上而言,過多的催促孩子等于在否定孩子,暗示他“你自己做不好,必須經過我提醒”。 這種方式讓孩子難以接受,即使接受也心不甘情不愿。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 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奏。 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說,每種性格缺陷都是由兒童時期經受的某種錯誤對待造成的。 心理學家也認為,任何一種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時期所遭受的創傷。 家長的不斷催促話語,不是一陣輕飄飄的風,它是有力量的。 既能讓孩子感覺到春天一般的溫度,也可以讓孩子置身于刺骨的冬天,就像一把把刀子傷害著孩子,而催促,就是那一把把的刀子。 ??02 你只是害怕自己節奏被打亂 仔細想想,孩子的磨蹭真的不可忍受嗎? 還是你想起“手頭還有一堆工作”、“待會要出門買菜”、“還有很多家務沒干”,在擔心孩子的磨蹭打亂了你的節奏? 你在催促孩子趕快的目的,其實是讓孩子打亂自己的節奏,去迎合了我們成人的節奏! 03.你究竟“代勞了多少工作” 更有著急的家長此時為了節約時間,早已搶過孩子“手中的活兒”替孩子做了。 漸漸地,孩子會形成一種定勢思維:做事慢被說沒關系,反正最后“爸媽還會代勞”。 長此以往,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家長的事情越做越多,越來越累,孩子也失去了鍛煉的機會,變得更加拖拉,依賴性更強。 ??04 如何不催不罵,解決孩子動作慢的問題? 1、讓孩子掌握時間觀念 2、給孩子提供選擇 運用“自然后果法”,讓孩子知曉磨蹭所帶來的后果,他就會有所改變,改掉磨蹭的習慣。 3、給孩子愛與接納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冷風,行人因為害怕寒冷,所以裹緊了大衣;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行人覺得很溫暖,便解開了大衣。?教育孩子也是一樣,有些事情急不得。 當父母不再把孩子磨蹭的狀態當成問題時,自己的狂躁和焦慮心情就會減少。 當父母負面情緒減少的時候,孩子更容易冷靜,他們自己的行動就會更有效率。?
-
遇到這樣的關系,果斷切斷 一個人最大的輕視,不是詆毀,而是無視。 一個不把你放在心上的人,自然也不會把你放在眼里,他忽視你的存在,對你的需求視若無睹,不過問你的生活,不在意你的情緒,不想在你身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被忽視的你,會因被拒絕、被無視而產生挫敗感,也會因這段關系的不對等而感到委屈,甚至開始自我懷疑——“是不是因為我不夠好,才不值得被認真對待?” 一個人如何對待你,是Ta的選擇,我們只要做好自己,決定遠離誰和親近誰,而不必靠對方的態度來評判自己。 感情是相互的,當你發現這段關系里只有你在付出,就該看清對方,減少來往,這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