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情感勒索,我們要怎么辦呢?了解了自己的人格狀況還遠遠不夠,只有了解情感勒索者他們的真實面貌,你才能知己知彼,更有底氣。除此之外,情感勒索和被勒索,常常會在同一個人身上出現(xiàn)。那些被錯誤對待的方式,就好像我們習得的習慣一樣,往往也會成為我們身上的特點。這也是為什么大家常說:我終于成長為自己討厭的人。所以,在這之前,了解情感勒索者的真實面貌,能夠幫助你保持覺察,從而擺脫情感勒索的困境。任何讓情感勒索者有失去感的事情,都會引起他非常大的反應。具體表現(xiàn)有幾種:1、對挫折的容忍性低大多數(shù)人被拒絕之后,都是可以接受的。雖然有些可能會讓我們傷心一段時間,但只要關系正常,彼此協(xié)商和溝通,一切都會過去。但情感勒索者采取的方法截然不同。對他們來說,挫折并不導致協(xié)商,而是誘發(fā)了巨大的壓力和威脅。挫折讓他們聯(lián)想到失敗,或者對失去的恐懼,所以,他們很容易把挫折當成一種警示。如果不立馬采取行動,他們會面對無法忍受的結(jié)果。所以,他們經(jīng)常會采取攻擊性的方式,去獲得他們所想要的。2、對情感勒索手段的依賴對于情感勒索者來說,不論他們的外在有多富足,他們的內(nèi)心都是匱乏的。因為他們害怕失去的心態(tài),導致他們經(jīng)常依賴勒索的手段,以維持他們的安全感。如果引起他們焦慮和失去恐懼越強,他們就越容易使用情感勒索。3、貶低別人情感勒索者還會通過貶低別人來降低他們失去的痛苦。對于不可避免的失去,他們發(fā)展出一種有效的緩解疼痛的方法,就是貶損對方。比如因為無法忍受失去戀人,開始說她的壞話,把她變成一個毫無價值的人,這樣或許就能降低失去的恐懼。這有點像中國的古話:“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4、小題大做這是一種明顯的聯(lián)想和夸大的手法,通過渲染,讓你重視他們的需要,從而讓他們逃避對可能失去的痛苦。情感勒索者會有一套完整的邏輯,將自己的行為合理化,然后說服你。就像父母認為對小孩小以懲戒是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人格一樣,情感勒索者也會相信,他們對我們的懲罰是對我們有幫助的。所以,即便我們受到了傷害,他們還是認為他們在幫助我們讓自己變得更好。
0 5
-
人總要給自己找個解釋,即使是信仰陰謀論,只要解釋的通都能找到心安處,最怕不思不恐不解不安。
-
相比于精神分析去找原因,我更愿意使用存在主義方案去尋求最好的當下感受。活在當下不必追問不必憂慮。
-
有多少言不由衷,就有多少詞不達意
-
雖然我極其不愿意認同佛洛伊德關于原生家庭影響勝天的結(jié)論,但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對于一個人的深遠影響即使是在他自己深度覺察并防備的情況下也依然無法逃離,而這些影響會像基因一樣形成代代傳承,大概率一個人會用曾經(jīng)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即使知道是錯的,或許能控制傷害值,但不能完全停止傳送下一代,更不可能完全更正。所以有些習慣我們可以看成是一種精神疾病并且會“遺傳”,例如暴力,可能從身體暴力變成語言暴力,但不會消失;例如負面焦慮,可能從毀滅型變成輕微焦慮癥,但不會轉(zhuǎn)變成正能量。 很多習慣不只是習慣,我們看一個人的生活習性,處事方式可以看到更深層的情況,及時在人際關系中避險。
-
有時候,我們反而因為愛而離開。不愛,雖不知卻能相守。因愛而相知不可守。
-
“人欲無窮”,多數(shù)人認為這句話有貶義色彩,但其實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擁有獲取快樂的動力。沒有欲望/低欲望的選擇同時也限制了多巴胺的獲取路徑。還是有點欲望有助于保持年輕的心態(tài)和向上的態(tài)度。
-
卓越之人論道,平常之人論事,狹隘之人論人。
-
當你變得柔軟,世界也都跟著輕聲細語~
-
左手是自己,右手是媽媽,每個人都在各種角色中切換,愿我們總是有一個空間能給自己。
-
暖陽下~樹蔭處~小雨中~都是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