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自律很重要?可能你在生活中遇到過許多這樣的時刻:本想著今天就把手里的工作做完,但硬是拖到加班;規劃好了一周的安排和任務,但總是周四周五通宵才做完;天天都告訴自己要早睡早起,健康飲食,但總是在深夜里還看著手機,總是在炸雞店門口走不動路。這樣的生活也不是過不下去,你可以在deadline前的一個小時里完成一份出色的策劃;也可以在周末用懶覺補足睡眠,甚至可以僅用一天便完成一周的工作。但長此以往,你收獲的真的是快樂嗎?當deadline宛若催命咒語一般壓在你的心頭時,沒有完成工作規劃的你的身上更多的會是壓力和自責,會是緊張和不快。每一個有責任感的人都會因為自己沒有按時完成任務而感到壓力,而壓力,就是心理問題的溫床。想象一下一個背負著壓力生活的人,和一個按部就班步步為營的人,誰的生活更快樂便是顯而易見的了。生活已經給了我們太多坎坷,所以在我們能夠安排生活的時候,自律就顯得無比重要。自律不是格式工廠般將每一個人都壓成大小一致的方塊,而是讓每一個人都更有自己的目標和方向,讓注重自律的人更快樂,讓自律的生活更輕松。有句話說得好:“你對自己越嚴格,未來的路便越寬闊”,這話乍一聽非常矛盾,但如果你細細想來,這話其實非常有道理。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他們一步一步地靠近,最后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們生活得自信,真實,且怡然自得。這份舒適和享受并不一定是因為他們出身豪門,但一定是因為他們進行了嚴格的自我管理,所以才能在自己想走的路上暢行無阻。著名法考講師羅翔說:“快樂是有質和量的區別的,如果看成人雜志能給你帶來快樂,聽相聲也能給你帶來快樂,看莎士比亞好像也能給你帶來快樂,那哪一種快樂更能讓你快樂?如果現在圖書館只能留一本書,留給你的子孫后代,你會選擇留成人雜志還是莎士比亞?你會選擇莎士比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越能體現人性尊嚴的快樂,越是一種最大的快樂。有很多快樂是放縱的快樂,也有很多快樂是降低了人性尊嚴的快樂。而越能體現人性尊嚴的快樂,越是一種最高級的快樂。我們之所以讀書,行路,其實就是希望我們能不斷地去享受高級的快樂。當你享受高級快樂時,你并不會失去低級快樂,但是如果你的眼光永遠只關注地下,你永遠不會知道向上看有多么快樂。如果你此時也這么想,那么你就該明白:是時候讓自律成為你的優點了,自律不該是你時有時無的短期陪護,而應該成為你的習慣。
0 4
-
人總要給自己找個解釋,即使是信仰陰謀論,只要解釋的通都能找到心安處,最怕不思不恐不解不安。
-
相比于精神分析去找原因,我更愿意使用存在主義方案去尋求最好的當下感受。活在當下不必追問不必憂慮。
-
有多少言不由衷,就有多少詞不達意
-
雖然我極其不愿意認同佛洛伊德關于原生家庭影響勝天的結論,但不得不承認原生家庭對于一個人的深遠影響即使是在他自己深度覺察并防備的情況下也依然無法逃離,而這些影響會像基因一樣形成代代傳承,大概率一個人會用曾經被對待的方式對待別人,即使知道是錯的,或許能控制傷害值,但不能完全停止傳送下一代,更不可能完全更正。所以有些習慣我們可以看成是一種精神疾病并且會“遺傳”,例如暴力,可能從身體暴力變成語言暴力,但不會消失;例如負面焦慮,可能從毀滅型變成輕微焦慮癥,但不會轉變成正能量。 很多習慣不只是習慣,我們看一個人的生活習性,處事方式可以看到更深層的情況,及時在人際關系中避險。
-
有時候,我們反而因為愛而離開。不愛,雖不知卻能相守。因愛而相知不可守。
-
“人欲無窮”,多數人認為這句話有貶義色彩,但其實也正因為如此,人類才擁有獲取快樂的動力。沒有欲望/低欲望的選擇同時也限制了多巴胺的獲取路徑。還是有點欲望有助于保持年輕的心態和向上的態度。
-
卓越之人論道,平常之人論事,狹隘之人論人。
-
當你變得柔軟,世界也都跟著輕聲細語~
-
左手是自己,右手是媽媽,每個人都在各種角色中切換,愿我們總是有一個空間能給自己。
-
暖陽下~樹蔭處~小雨中~都是幸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