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咨詢的價值#如果經常參加督導的老師,都會很熟悉心理咨詢固定設置和收費的意義。和沙盤游戲設置一樣,都是為了提供一個穩定、安全和自由的空間。網絡咨詢讓物理空間消失了但是咨詢師大多都會盡量在同一個環境提供視頻咨詢。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說咨詢室的每一樣東西(設置)都有它存在的意義。簡單的、啟發式的心理內容網上很多,免費的課程也很多。但是如果不是你花了心血和成本(包括時間和金錢)去傾注進去你自己的故事和聲音,那么它們的作用就很有限,在心理上就很難引起你的重視。我永遠記得10年前和老外談項目時,中方要求先提供100萬成本的試用設備做實驗,如果老外對自己的設備自信,就敢免費。但老外死活不肯,說我們全球也沒這先例。當時的我非常不理解,明明幾千萬的大單就在眼前啊。現在的我懂了。
0 2
-
你我世人,皆如寄人生,或銘記, 或遺忘,大體如此。世間白駒過隙,記憶者和被紀念者,不過逝者如斯。全然忘記之日,近在咫尺;不再被紀念之時,迫在眼前。 永遠銘記,你行將寂寂無名,無處可去,無地可往。 --馬可·奧勒留(Marcus Aurelius),《沉思錄》(The Meditations) 你只是情緒進入了死胡同, 而不是人生進入了死胡同。 -—余華
-
“親密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而是通過勇氣展現真實的自我而逐漸建立的。”愛的意義在于通過他人,我們學會更好地理解自己。映照出我們內心需要療愈和成長的部分。 親密關系的本質是:鏡映、體驗、療愈和共同創造。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也不在于找到完美的愛人,而是在與他人深度互動中我們得以發現那個未知自我。或是療愈過去創傷。
-
心理學吳和鳴先生曾經說過:“咨詢工作其實是“借位修行”,借著別人的苦難來修自己的慈悲心,而來訪者面質咨詢師的盲點恰恰可能是咨詢師心中的一個暗角,此時兩人互相照映出彼此的話,此時才是一段真正充滿人性的關系的開始”。 ? 這也正是我熱愛我的工作的理由。看似我在療愈,也是來訪推動著我去突破。每當來訪回來分享她的成就時,也是咨詢師的高光時刻! 愿你我此生都能找到心中所愛,不必等完美到完美的時候才敢啟動。因為每一次嘗試,都堆積成就著最后的圓滿。
-
這個視角真好!親密關系的確是人世間最深刻的修行和照見。其次是親子關系。 轉:婚姻:結仇還是修煉? 精神分析流派的前輩吳和鳴老師曾這樣描述家庭和婚姻真相: 神父:新娘,你愿意嫁給他,深入虎穴,成為他媽他姐的替身,接受他二十多年累積的憤怒和內疚嗎? 她:我愿意。 神父:新郎,你愿意娶她,把你家變成主戰場,成為她爸她哥的替身,接受她二十多年累積的嫉妒和仇恨嗎? 他:我愿意。 神父:現在我宣布,你們正式結仇! 網友改編的版本是這樣說的—— 神父:新娘,你愿意嫁給他,面對他對你完美幻想的破滅,和他一起經歷生命深處的種種喪失,承受他所不能承受的痛苦,愛他所不能愛的自己嗎? 她:我愿意。 神父:新郎,你愿意娶她,在她用最黑暗的部分面對你的時候,你依然可以看到她黑暗后面的光芒?不被彼此的心魔所誘惑和嚇倒,不向危機和絕望低頭嗎? 他:我愿意。 神父:現在我宣布,婚姻雙修開始!
-
#原生家庭# 參加過訾非老師的督導,謙卑認真,溫文儒雅。是對完美主義與強迫性人格障礙有深入研究的學者型咨詢師,他對成長的解讀都在這本書里了。 《成長心理學》: 心理學家科胡特曾提出一個觀點:作為人類,我們終其一生都需要他人的陪伴,只有這樣,方能鞏固我們自身的存在,完全獨立于他人而“成為你自己”是不可想象的。 他還指出,我們對他人有三種需求: ①需要來自他人的理解和認可; ②渴望歸屬于強大的他人、機構或者社群——以此獲得安全感和力量感; ③我們還有一種需求,當我們看到他人和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哪怕是掙扎在同樣的不幸中時,我們也會感到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值得的、有意義的和有希望的。 科胡特把第一種需求稱為“鏡映需求”。能給我們提供理解和認可的人,就是我們的“鏡映自體客體”。 第二種需求被科胡特定義為“理想化需求。”提供安全感和力量感的他人,就是我們想要歸屬的“理想化自體客體”。 第三種需求被科胡特定義為“孿生需求”。提供這種需求的他人,就是我們的“孿生自體客體”。“孿生”這個詞是一個比喻的說法,“孿生自體客體”就像孿生兄妹一樣,和我們一同成長,和我們有著相似的愿望和做法,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對這些愿望和做法有了正當感。 ——訾非《成長心理學》
-
雙相情感障礙1型和II型的區別,以及哪個更難治愈? 1型更難治。雙相情感障礙屬于重性精神病的一種,按照病情癥狀的嚴重程度,尤其是躁狂相的癥狀嚴重程度,可分為雙相情感障礙1型和2型。 1型為典型的重躁狂和重抑郁交替發作,即躁狂發作和抑郁發作時的嚴重程度相同,都很嚴重。 2型為輕躁狂重抑郁,即躁狂發作的癥狀輕,程度明顯比抑郁發作時的程度輕,對社會功能影響也小,比1型相對好治療些。二者對比如下: 1.情緒高漲 雙相Ⅰ型以明顯而持久的心境高漲為特征,可伴有思維奔逸、意志活動增強等。雙相Ⅱ型表現為持續存在心境低落,并伴隨抑郁癥狀。 2.沖動行為 雙相Ⅰ型患者容易出現沖動行為,如過度花錢、冒險或進行不計后果的行為。雙相Ⅱ型則較少表現出沖動行為,但可能有較高的自殺風險。 3.睡眠障礙 雙相Ⅰ型常伴隨著失眠,難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狀態。雙相Ⅱ型可能出現嗜睡或睡眠過多的情況。 4.疲勞遲鈍 雙相Ⅰ型患者可能會經歷短暫的疲勞感,但在大部分時間里仍能保持活躍。雙相Ⅱ型通常會出現持續的疲勞感和缺乏活力。 5.病程特點 雙相Ⅰ型的情緒波動較為劇烈且周期較短,一般為幾個月到幾年。雙相Ⅱ型的情緒波動相對溫和,周期較長,可能長達數年。 無論是雙相Ⅰ型還是Ⅱ型,都需要定期監測病情變化并接受專業治療。若癥狀發生變化或無法通過簡單的生活方式調整得到改善,應盡快就醫尋求幫助。
-
和諧共生,美美與共。
-
你是如何愛自己的? 愛自己,是一場終身浪漫的開始。
-
我們的小孩教育缺少什么?如圖。 最近獨自漂流三亞的小孩哥爆火,讓人血壓飆升。又讓人驚嘆。有獨自海上漂流的的勇氣,上一個是還是孫悟空,魯濱遜。能平安回家,概率實在太小了。只能說有祖上庇佑。 忘了哪位大V說,大意是中國的家庭教育里,放養的孩子的發展居中。最糟糕的反而是被父母過度控制擠壓生長空間的孩子,最后會呈現孩子成年后一系列的工作適應和親密關系里。 最好的教育是有自由,又要有引導。父母是孩子未成年之前的守護神。
-
精神分析的本質是將潛意識意識化,能夠識別沖突。有沖突的地方必定有焦慮,有焦慮的地方必定有防御。 對兒童來說,防御的主要形式是認同,渴望父母的認同。自我這個階段是通過“認同”來不斷形成的。所以父母想要一個什么的孩子,你不斷強化認同就好。你不斷批評打壓,也會如愿收獲一個你一直不滿意的孩子。 在思考和關注個案成長中的一些重要的時刻的時候,整體性的功能問題更傾向于生命更早期出現,而那些局部性的問題在在傾向于更晚出現。 了解到每一個生活階段的問題和成長,將問題和模式與過去的經歷相聯系,構建一個成長的假設。假設未必是不一定是事實,但是這種在假設和事實之間建立聯系的方式最終會導向治療。 個人概念化的時候,不僅要報告個人成長經歷,還要對形成個體經歷如何導致現有問題的假設以及重新解釋。看見即療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