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讓敏感變?yōu)榍榫w化】 敏感是指感覺敏銳,生理上或心理上對外界事物反應很快。 情緒化是指一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容易因為一些或大或小的因素發(fā)生波動,喜怒哀樂隨意轉換不受控制,前一秒可能還是高興的,后一秒立刻悶悶不樂。也可以理解為人在不理性的情感下所產生的行為狀態(tài),簡單描述就是喜怒無常。 1、情緒化容易給自己和別人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影響工作和人際關系。情緒型的人舉止受情緒左右,容易沖動,事后冷靜下來也感到不值得,不應該,經(jīng)常處于內心矛盾沖突的痛苦中。 2、情緒化和敏感完全是兩碼事。敏感的人有三點優(yōu)點: 第一、關注細節(jié)。 敏感的人經(jīng)常察覺到別人忽略的東西,比如食物的口感,音樂的變化、說話的語氣、物品的質感等等。他們的聽覺、觸覺、味覺、視覺都更加細膩,能夠給日常生活帶來一種享受的快樂。 第二、容易共情 絕對的感同身受是不存在的,他們可以盡量做到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感知對方的悲喜。這對人際關系幫助很大。 第三、創(chuàng)造力很強 對于作家、畫家、音樂家這些敏感人群,創(chuàng)造力是他們的特長,“創(chuàng)作”成為他們應對情緒反應的機制,因為看得多、想得多、想得細,敏感有時就成為了他們創(chuàng)造的源泉。 3、“過度敏感”是引起“情緒波動”的原因,因此敏感的人需要想辦法為自己的“多余”敏感找到排解途徑,讓敏感保持在恰到好處的程度。如何做到呢? 第一、找出哪些敏感會觸發(fā)負面情緒,然后優(yōu)先處理掉。 每一個人的“敏感點”不一樣,可以嘗試著問問自己,究竟哪些敏感帶來情緒的波動?是朋友的評價、還是父母的嘮叨、是工作的壓力、還是婚姻的困惑?是消費的渴望,還是攀比中帶來的挫敗感?找出那些觸碰就會讓你焦慮的來源找到解決的方式,就會舒展很多。 第二、找到自己釋放壓力的方法 現(xiàn)代生活很人們帶來很多的壓力,壓力帶給人們緊張感,做運動、讀書和SPA按摩成為很多人釋放壓力的有效方法。你釋放壓力的方法是什么?和朋友聊天、還是看場電影?唱歌還是打游戲?玩劇本殺還是旅行?不要小看這些愛好,人有所愛、才會覺得精神放松,生活值得。 第三、真實地表達自己 對于周圍不敏感的人,很難對聲音、氣味、語氣、色彩的變化有那么強烈的感覺,那么敏感的人不用隱瞞自己的感受,可以直截了當?shù)恼f: “這里的光線太刺眼,我們可以換個位置嗎” “剛才你的批評有點嚴厲,我感覺到了難過,你不會因為我這個缺點而影響我們的關系吧” “您的語速好快啊,我好緊張,您能講慢一點嗎” 學會及
0 4
-
境隨心轉,能量提升。
-
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呢?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情緒本身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有破壞性的是我們拒絕情緒所傳達的需求,或者對情緒不恰當?shù)墓芾矸绞健? 面對不同場合,我們會調動不同的心理資源。面對的人員、場景不同,我們所感受到的壓力也不同,調動的應對模式也因此不同,導致最終產生的應對方式也不同。
-
【缺愛的人的表現(xiàn)】 不敢直視內心真正的欲望 缺愛的人由于童年或初入社會后多次遭遇“被拒絕”,于是這種種經(jīng)歷就會導致內心潛移默化地自我欺騙。 每當真正的喜好和欲望即將點燃的時候,都會慣性地加以壓制,告訴自己,其實“我不需要”。 但事實上,這只是因為內心深處明白這些“欲望”沒有滿足的前提條件,所以與其空歡喜一場,不如扼殺于搖籃中。 想要的欲望有多強,扼殺欲望的狠手就下的有多重。
-
如何應對冷暴力? 遇到冷戰(zhàn)時,首先要重視自己的感受,堅信自己不會被對方控制。其次,不要試圖扮演圣母角色,虐待者只有自己認識到錯誤并主動改變,才有可能停止傷害。所以不要產生幻想,認為你能治愈對方,這不是你的責任。 如果以上方法無效,立即尋求幫助是必要的。向專業(yè)人士尋求幫助不代表軟弱或丟臉,要記住,勇敢尋求幫助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
-
孩子抑郁了, 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一定要接納孩子,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表達及癥狀 接納孩子的病,孩子還是之前的孩子,只是現(xiàn)在生病了,需要我們更多的愛。 可明確告訴孩子,TA可以是仙人掌可以是刺猬,可以做群魚也可以做孤鯨,TA可以瘋狂張揚嫉惡如仇,也可以調皮鬧騰無所畏懼,可以成為任何TA想成為的,我們永遠陪著TA,抑郁癥患者很多就是安全感缺失,覺得自己不被認可。 對孩子的接納對TA來說一種認可,父母的認可會讓孩子有安全感,對TA的康復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
管理情緒的好習慣-不動怒 生活中,總會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們有時會很難控制住自己,恨不得立刻把心里的不滿和委屈都發(fā)泄出來。 可等你冷靜下來就會發(fā)現(xiàn),發(fā)脾氣不僅對你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會讓局面變得越來越糟糕。 一個人越軟弱,越愛拿發(fā)脾氣去逃避問題,而真正的強者懂得把動怒的時間用來解決問題。
-
“墨菲定律”簡單說法就是怕什么,來什么。 比如:原本第二天有重要會議,想著不要遲到,特意起了個大早,卻沒趕上公交車;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第二輛車卻遲遲不來,你想著不會這么倒霉吧,要是遲到就完了,可偏偏到公司時還是遲到了一分鐘;于是你想著別再遇見了,可恰好又被領導抓個正著。
-
什么叫做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于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 主要體現(xiàn)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