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擺脫悲觀情緒,需要個人積極地進行心理調適,具體有以下幾種方法:1.別盯住消極面。你可能對別人的“搶白”和不公正的待遇牢記于心,或你總是對自己說:“我真倒霉,總被人家誤會、欺負。”那么,你當然沒有一刻的輕松愉快。如果你把注意力盯在與別人友善和好的事物上,并常常告訴自己,誤解、敵視畢竟是次要的,并把愉快、向上的事串聯起來,由一件想到另一件,你就可以逐步排遣自怨自艾或怨天尤人的情緒。2.尋找積極因素。即使處境危險,也要尋找積極因素,這樣,你就不會放棄取得微小勝利的努力。你越樂觀,克服困難的勇氣就越大。3.做自己的“造命人”偶有不如意時,切勿對自己說:“我時時都是倒霉的。”而對自己說:“似乎很多時候我做事都不大如意,到底原因何在?”當你立志改變灰色的人生觀,樹立光明的人生觀時,你便不會再由“命運”操縱了,因為你自己已成了一個“造命人”。4.要有幽默感。以幽默的態度來接受現實中的失敗。有幽默感的人,才能排除隨之而來的倒霉念頭,輕松地克服厄運。不論因何事產生的悲觀情緒都能通過上述方法漸漸消除,只要我們對自己抱有堅定自信的信念。有的時候,打倒我們的不是苛刻的外部環境,而是我們的內心,當內心充滿陽光時,悲觀情緒就不會來打擾我們。
0 9
-
有的人失戀、父母去世、離異后為什么會抑郁,主要是愛的客體的喪失,一個客體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大,當我們覺得失去客體時覺得失去了一切。
-
學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和需求,是建立深厚友誼和親密關系的關鍵。
-
生活中與世界上所有沖突的根源,就是我們被禁止去感受我們的感覺。我們被教育去扭曲自己的感覺,而將它用來對抗別人。
-
自尊偏低、卻想擁有高自尊需求的人,很想通過外人的評價來肯定自己,像是被他人稱贊“有能力”“有才華”,或是從別人喜歡自己的程度,來證明自己是有價值的。 但因為自尊偏低,所以他們太過在乎自己能否被肯定,更害怕得不到認可的失落感,讓自己情緒低落及沮喪,所以他們會下意識地進行負面思考,不斷給予自己負面評價和否定的語句,讓自己假裝習慣得不到好的肯定和贊賞,以為這樣自己就不會太難過。 結果,他們心里經常浮現的,都是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對不起,是我太笨了”“我好差勁”“我能力不足”“我什么都做不好”……而這些負面評價,不僅成為他們習慣性的自我陳述,甚至一不小心就會脫口而出,在那些需要面對及承擔任務的時刻,他們會直接以這種負面的信息回應自己。
-
害怕無著無落,沒有對象的時候,就是焦慮。
-
身體從不說謊,每處疼痛都是未被聽見的情緒在敲門。 下次不適時,不妨問問自己:「我在為什么而焦慮?」 學會與情緒和解,是對心身體最好的保養。
-
一個人身體出現問題,很多人能感同身受,只有內心的恐懼害怕、痛苦、糾纏很少有人能理解,能感同身受。其實一個人內心的痛苦一定大于身體的痛苦,很多人雖然痛苦仍然在堅強的上班、生活,他們其實真的很堅韌、很頑強。 內心痛苦影響社會功能的人,都希望自己趕緊好起來,好好工作生活。很多人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還是痛苦,因為一個人心理困擾的原因很多,與自己的認知、性格等都有關系,一個人性格形成幾十年的時間,在很短的時間改變確實有些困難。 多年的經驗和感受,愛可以療愈一個人,好的關系可以療愈一個人。如果我們身邊有精神痛苦的人,我們需要理解、包容、安撫,一個人在關系中理解包容一個痛苦的人,這個人就是ta的治愈者。希望每一個難受痛苦的人被關愛,被善待。
-
很多人經歷了創傷,非常痛苦,對過去發生的事情放不下,自己也很痛苦,但是由不了自己,這其實是情緒閃回。 情緒閃回:CPTSD最典型的癥狀 情緒閃回可能是CPTSD最明顯、最典型的癥狀。遭受創傷性遺棄的幸存者極易發生痛苦的情緒閃回。情緒閃回與PTSD的閃回不同,通常不會涉及視覺重現(Visual Component)。 情緒閃回是一種突然發生且通常持續時間較長的退行(Regression),幸存者會退行至童年遭受虐待或遺棄時所產生的強烈的情緒狀態。這種情緒狀態可能包括強烈的恐懼、羞恥、疏離、憤怒、悲傷和抑郁,甚至出現不必要的戰或逃(Fight or Flight)反應。 情緒閃回和生活中的大多數事情一樣,并不是“全或無”的。也就是說,并非所有閃回都能被歸為退行。閃回程度或輕微,或嚴重,持續時間也可能從片刻到數周不等,只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和持續時間,才會被心理治療師判定為退行。
-
【抑郁癥和焦慮癥的區別】 兩者因為常并發,且臨床表現有很多重疊癥狀,常被人混淆。焦慮癥和抑郁癥的區別在哪里? 1、從發病年齡上看,焦慮的首發一般在35歲以上,多發生于中老年人;而抑郁癥在所有年齡群都有發生。 2、抑郁癥患者對人疏離,對以往愛好興趣喪失,而焦慮者保持正常。 3、抑郁癥患者的失眠以早醒為主要特征,而焦慮者的特點是入睡困難。 4、抑郁癥患者嚴重時對自身癥狀缺乏認識,主動就醫者占少數;焦慮癥患者常常知道自己的焦慮是過分的,但又因無法控制而苦惱,大多數會主動求醫。 5、抑郁癥患者心情低落,不愿意與人接觸,但不害怕突然發生的人際接觸;而焦慮者害怕突然發生的社交接觸等,害怕去公共場合。
-
恐艾癥表面看著是恐懼艾滋病,這些恐艾的人知道艾滋病的傳染路徑,知道艾滋病是慢性病,知道怎么應對,但是當情緒上來時不由自主的恐懼害怕,擔心自己傳染艾滋病,反復去醫院檢查,沒完沒了。 為什么會這樣呢?一方面恐艾滋病的人內心的本我和超我沖突太大,自我不能平衡本我和超我。有的人與自己的性格有關系想的太多。有的人因為不能對別人產生信任,有的人背后是對自己的否定。有的人的認知是以偏概全。 所以恐癌的人需要從認知上、信任上、建立自信心、自身的性格特點等各方面改變,才可以徹底消除恐懼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