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做那個自己想成為的人
0 1
-
我們的內心,有著做出每一個決定的基礎和參考,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揣摩別人,而是探究自己,認清自己所愛,也直面自己所怕,活出自己喜歡的活法
-
只有看清自己內心深處的人,他的視野才會清晰,向外面看的人,一直活在夢里,而向里看的人,才是清醒的
-
當你能夠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內心做了什么樣的假設時,你就開始了克服恐懼、改變自己的第一步,用理性的目光去客觀地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你就會發現,你本沒有任何的問題,也根本不用恐懼什么
-
這一切也許只是你在給自己的內心設限,從而出現了持續的精神內耗,如果你能夠直面自己的內心深處,進行深入的自省和積極的自我對話,你就可以克服恐懼、激發勇氣,并為自己迎來全新的改變
-
逃避與人交往,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不能拒絕不合理的要求等種種不愿進行的行為背后,都潛藏著你內心深處的愛與怕,是它們讓你的行為與自己的理性背道而馳,阻攔著你去實現內心真正的渴望
-
這里說的“恐懼心理”與看一部恐怖片而產生的直白又強烈的恐懼不同,它是一種帶著朦朧而模糊色彩的微妙感受,我們可能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點,害怕面臨失敗和指責,害怕走出舒適圈面對未知,有時候這種害怕連我們都難以察覺,但又確確實實影響著我們面對事物的思維判斷、行為和決策
-
我們在做出各種行為和反應時,不一定都有著某種特定的理由,很多時候,都只是源于我們自己都未曾察覺到的,內心深處的愛與怕而已,其中,“怕”的恐懼心理占了大多數
-
當我們仔細回憶一下過去的人生經歷,不難發現,我們在面對很多人生大事的選擇時,做出選擇的動機,要么因為愛,要么因為怕
-
有人說:“人類的所有想法和行為,不是出于愛,便是出于怕,人類的動機只有這兩種,一切其他觀念無非是這兩者的派生物,只是形式有所區別而已”
-
很多行為傾向是下意識的,比如,有人對沖突比較敏感,非常害怕和別人意見不一致,遇到強勢的人就容易妥協,如果了解到自己是個害怕沖突的人,那么在和別人談判前,就要設立底線,防止自己不自覺地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