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時候,我們抗拒情緒不穩定,是因為看不清那些情緒背后的心意。就像突然襲來的焦慮,我們會下意識排斥,可越是對抗,焦慮感反而像藤蔓般纏繞得更緊。其實,每一種情緒的出現都不是毫無緣由,它們更像是內心發出的信號,提醒我們關注被忽略的需求。 或許焦慮背后,是對“做好事情”的期待;或許煩躁深處,是對“被理解”的渴望;或許難過之下,是對“失去”的不舍……理解情緒,就像給內心一場溫柔的安撫,當我們懂得它為何而來,就不會被它輕易裹挾,反而能在情緒中讀懂自己,找到與自己和解的方式。
0 0
-
了解“價值閉環”,任何關系,本質上都是一種價值體系。你向我提供什么,我能等量予以回報,價值交互形成閉環,這個體系才能長久穩定地運作。 一旦價值體系出現錯位,那關系自然無法長久下去。
-
我們怎么看待母親,我們就怎么看待生活。否定母親,就是否定生活。 母親與我們的關系,決定著我們對待生活和其他關系的根基。 生命的第一個關系就是我與母親的關系。 這個基調關系影響著我們其他一切關系。 否定與母親關系,就是否定了最基本的根基關系,也就否定了其他一切。 雖然,可能與母親關系有些緊張,但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極力修復是上策。
-
你沒賺到錢,不是因為不夠努力,也不是學歷低,更不是因為沒資本,而是你沒有明確的目標。
-
如果你能觀察自己而又不譴責你所看到的, 不去和別人比較, 不期望變得更美或更有品德; 如果你只是觀察自己真實的樣子, 并且隨它而動, 然后你就會發現, 你能走到無窮遠處。 而這個旅程是沒有終點的, 這就是它的神秘、它的美。
-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兩個東西, 一個是價值感,一個是歸屬感, 價值感來自于被肯定,而歸屬感來自于被愛。 ? 而有時候你奮進一生的努力想證明給某人看, 到頭來,那個人一點也不在乎!
-
情緒的連鎖反應會擾亂整個家庭的日常生活。 如:爸爸在單位受氣了,回家把情緒都發泄在教育孩子身上,媽媽看不慣,護短孩子,開始和爸爸互懟,孩子上學后,夫妻倆開始大吵大鬧,歸根結底是家庭經濟遇到了危機,夫妻的情感壓抑也隨之爆發,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
要想獲得真實的幸福,我們需要放下對幸福的執念。 而放下執念的辦法,就是:斷、舍、離。
-
在交往初期,“自我暴露”具有增進情感濃度的顯著功效,很多時候,它能夠成就一段感情,但“過度暴露”也很容易摧毀關系。
-
害怕失去與別人的關系、擔心別人不高興,其實是我們內心的一種不安全感的體現。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喜愛,卻忘記了自我價值的重要性。我們需要學會更加獨立和自信地面對自己和生活,而不是總是依賴別人的評價來定義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