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這種狀態,在心理學里有個名字,叫“潛能幻想”。心理學家菲利普斯說,我們寧可活在“我本來可以”的幻想里,也不愿面對“我試過了但沒做到”的現實。 因為在幻想里,我們始終是那個“有可能”的人,是那個“我可以但還沒做”的人。 那種可能性,聽起來就很令人安心。 不去嘗試,反而是一種心理上的保護機制。它保護了我們對自我的理想化認知, 避免失敗后那種“原來我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的沖擊。 尤其是當這件事和我們的身份認同、價值感綁定太緊時, 失敗不僅是結果的挫敗,更像是對自我價值的否定。 但你也許會發現,這份保護,久而久之也可能變成一種困住。 我們越是不做,越把“我其實可以”的幻想供在心里。 時間一長,它不僅沒有鼓勵我們行動,反而讓我們更難踏出第一步。 就像有人把一雙心愛的鞋子收藏在柜子里,總想著有一天會穿著它走很遠的路。但那一天始終沒來。 鞋子永遠是新的,但也永遠走不出屬于它的腳印。
0 0
-
反復的情緒就像心里的小浪潮,漲漲落落很正常——可能是沒消化的壓力、沒說出口的期待在“打轉”。
-
急于改變現狀又頓感無力,是不是自己太過貪婪,要得太多~
-
走著走著走到了年底, 人生總有太多的來不及,時間走的太快,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頭就是一年,一轉身就是一輩子,在這個不知所措的年紀, 做什么都身不由己, 滿身欲望,兩手空空,心事重重, 不求所有的日子都泛著光,只愿每天都承載著健康~
-
“路與他人各不同,何必聽風就動容”這人間煙火,事事有遺憾,事事也值得。
-
笑容可以瞞過所有人 心酸卻只有自己知道~
-
沒有什么好焦慮的,活著就是翻盤, 淡淡的日子,淡淡的心情,淡淡的陽光,淡淡的風!
-
人在不同的時間,想要的東西不一樣,盡所能,敬所不能。沒有必須,沒有一定。隨心隨緣就好。慢慢來,答案就在日復一日的生活里
-
行己所愛,愛己所行。 等時間嘉許,等春風得意。 如果事與愿違,那一定是另有安排。
-
過的積極是為了生活 過的糊涂是為了快樂
-
可以回頭看,但不要回頭走,因為逆行全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