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柔是強大的開始》 一個人變得溫柔,是強大的開始。真正見過世面的人,脾氣都是很小的。因為見過世面了,嘗過生活百味了,自然就能修一顆明月入懷的心。在這個世界上,知道的越少,才覺得自己越正確。而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更多。生活當中真正有料的人,其實內心是很柔軟的,也是非常善解人意的,因為走過的路,遇到的人,經歷的事,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自己的無能為力和自己的渺小。謙厚基于見識,而狂妄源于淺薄。當我們讀的書越厚,走的路越多,越能夠明白,在生活的大課堂面前,人又算得了什么,所以就此我們真正的謙和,以禮待人。而比較淺薄的人比較容易被一時的浮云遮望眼,陶醉于優越感當中無法自拔,久而久之,就會迷失在自己的小天地當中止步不前。人的本性就是驕傲和傲慢,但真正有韌性的人,他的姿態一定是謙卑的,水利萬物而不爭,除眾人之所惡,故己成道。真正謙虛的人都懂得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認清自己,就可以放低姿態。內心富足,為人低調,脾氣小心腸柔,看上去平凡,但不是輕而易舉能夠擁有的。他們必須見過高山,才會清醒的認識自己,她們擁有智慧,才能夠收斂脾氣,才能理性的處理好眼前的矛盾。當經過世事,走過大風大浪,才知道脾氣是最無用的。千萬別讓自己的脾氣大過自己的能力,如果一件事做錯了,別人指出來,他說的是客觀事實,你沒必要生氣。如果一件事你沒錯,別人指出來,那他只是發表了一個觀點,也沒必要生氣。所以人生呢,盡管世界偶爾涼薄,經歷過世事的人反而變得溫柔善良,不同于表面的輕聲細語,體貼周到,根來自于內心的仁慈、善良和寬厚。古語言:愚妄人怒氣全發,智慧人忍氣含怒。脾氣暴躁的人,很容易發脾氣,喜怒憂思都傷身,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很多人把見世面歸結于見過多少人,如果多少地方,吃過多少美食,去到世界的哪個面,其實不是的,真正的見世面,是一個人不斷的向下扎根,向內求索,向上生長。到最后把自己走過的路,看過的風景,經歷過的事化為人生的智慧。人生吶,就是一個開闊視野世面的一個旅程,當我們心中有一片汪洋的時候,風浪就不容易泛起漣漪了,我們最終會在生命當中遇見一個更美好的自己。
0 0
-
《家庭的覺醒》—致孩子 我如此平庸,卻奢望你擁有璀璨人生。孩子,作為一個母親,該怎樣當好你的引路人,可越思考越深知自己的平凡。我沒有耀眼的光環,也沒有過人的智慧,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說實話,孩子,我焦慮的從來不是你的成績,而是自己的平庸,我怕自己的眼界有限,無法為你指引更遠的路;怕自己能力普通,沒有為你扭轉人生的力量,甚至缺少穩穩托住你的底氣,以我現在的認知根本沒辦法替你規劃清晰的未來。你的世界注定比我的更寬廣更豐富,會有許多我從未見過,也無法想象的風景。我只能也只愿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里輕輕提醒你珍惜時光,專注學習,這不是命令,不是苛求,是媽媽用半生閱歷凝成的期盼。我曾見過現實如何磨人,選人,也懂得自由需要怎樣的底氣來支撐,所以期盼你將來不必為斗米折腰,期盼你有更多的選擇能自由生活,而不是被迫謀生。
-
專注者行遠,不爭著善勝!
-
命運會讓你經歷相同的事情,直到你給出新的回應,當我們選擇不再繞路的時候,就是真正找到自我的時刻。
-
??心理學有個理論: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能量層級 而孩子的能量值,在不同的養育方式下,會有很大的差異 而生活中,父母常會在無意間用小事消耗孩子的能量?? 如:面對孩子鬧情緒,很多父母是先勸孩子沒必要這樣,而不去了解 但生活中,誰都會遇到糟心事,孩子發脾氣、有情緒,也是正常的 若總否定孩子的情緒,讓TA把負面情緒憋成內傷,降低自己的能量 ??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在《情商》書中寫道: “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因此,允許孩子表達情緒,幫他們梳理心情,才能讓他們振作起來??
-
愛自己的七個層次
-
??八字真法: 你行,不急,沒事,好事 ??你行(祝福的力量,相信的力量) ??不急(家長的容量,胸襟寬廣) ??沒事(優雅從容,寧靜自信) ??好事(轉化成價值和意義,任何不如意事情背后,都有等量成功的種子。萬事皆有因和果,苦難背后是成長或福報)
-
??幸福不是有 而是無 人們總把幸福解讀為:有 有房 有車 有閑 有權 但其實 真正的幸福是:無 無憂無慮 無病無災 無拘無束 無怨無悔 有,多半是給別人看的 無,才是自己的 別貪心, 你不可能什么都擁有 也別灰心, 你也不可能什么都沒有 所以,人生沒有好與不好 只有內在是否充盈 溫飽無憂 就是幸福 無病無災 便是福澤
-
人生三大幸事:被惦記、被理解、被偏愛!
-
當知足凌駕于欲望之上,幸福將貫穿一生。
-
所有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都是來自內心的禮物。 早安[玫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