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小故事。 某周日中午,結束了持續一周的工作,我感到一陣陣疼痛。 回到家,6歲半女兒看到我就喊:“媽媽陪我玩。” 我說等兩分鐘,然后洗手插一枝花。孩子有些生氣了,讓我陪她到床上玩摔跤(女兒生氣時會這樣做)。 看著孩子生氣,我也產生了煩躁情緒:看我摔跤時怎么收拾你! 我帶著不耐煩的心情和女兒摔跤,女兒的情緒開始變得更激烈了,狠狠地用腳踹我,發泄她的憤怒。 那一刻一股非常沮喪和傷心的情緒涌上心頭,頭腦中的各種想法和念頭說:“我生女兒養女兒,努力賺錢供她上學是為了什么?難道就是為了讓她打我嗎?” 那一刻我感覺生活中的一切都失去了意義。我的思想繼續嘮叨:“我太辛苦太累了,可是一切付出都沒有意義。” 覺察到這些情緒和想法后,我停止和女兒游戲,之后離開臥室,開始做幾個深長而緩慢的呼吸,試著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平靜下來。 我繼續和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待在一起。覺察到自己頭腦中的思想反復在說,“我生養女兒是為了什么?”“太累了。” 我感受到自己的頭痛以及低落、沮喪、委屈、疲憊等。我還覺察到自己內在有一股沖動,想狠狠地打女兒的屁股,發泄自己的情緒。 覺察到這些后,我做了一下自我關懷,對自己說:這些是我此時此刻的情緒想法和沖突,我有這些很正常,因為我很疲憊,希望孩子不要吵鬧,但是現實和期待有差距,所以我會痛苦。 這時,我的情緒穩定一些,我問自己:此刻我需要的是什么,“我需要自我關懷,需要平靜,我看重有愛和諧的親子關系。” 過了一會,女兒從臥室出來找我,依然氣鼓鼓的。 這時丈夫告訴我,孩子一直在家盼著我回家陪她玩。 我的視角進一步擴展,開始明白自己和孩子的狀態,我期待能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孩子不要來吵我;孩子則期待我回到家陪她高高興興地玩游戲。 當我去插花,沒有很好地回應她,讓她感到失望并受傷。她吵著要我陪,并用腳攻擊我的時候,也讓我很煩躁。 我們倆此時都處在那種能量很低,沒法給予的狀態中。 做了深呼吸,覺察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并問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后,也搞清楚孩子和我此時的狀態后,我平靜地抱住孩子,對她說:“媽媽愛你。” 然后輕輕摸摸她的后背“我知道你一直想和媽媽玩,但是媽媽現在累了,我們一起好好吃午飯,補充一下能量,然后媽媽陪你做手工好嗎?” 說完這些話,感覺到孩子的情緒一下子就放松和平靜下來了,她把頭靠在我肩膀上:“好的,媽媽,我們一會做手工吧!”
1 0: 看著這些負能量好煩,心理咨詢師能不能發點正能量的東西
-
你的內心深處住著一個被嚇壞了的小孩,他不敢面對這個殘酷的真相:那個本該愛你保護你的人,其實一直在傷害你。
-
“人性的真相,往往藏在他敢不敢里。有人傷害你,不是你做錯了什么,只是他覺得我能傷害你,而你不能把我怎么樣。” 很多時候,別人突如其來的惡意,真的就只是源于他們自己的惡。 跟你做了什么、沒做什么,關系不大。他們選擇欺負你,不過是覺得自己比你強,你越退縮,對方越起勁。
-
只有忠于自己,才能過好一生
-
她那時候還太年輕,不知道所有命運贈送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
不要總是壓抑自己的情緒 不要總是通過壓抑自己的情緒,來換取短暫的和諧。所有的壞情緒,都不會憑空消失。被強行壓制下去的情緒,都會在你心中悄無聲息地積攢起來。起初,只是偶爾的煩躁、莫名的憂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壞情緒越積越多,最終會摧毀你的身體和生活。 管理情緒,絕非單純的壓抑自己的情緒。科學研究早已證明,長期壓抑情緒,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人身上很多疾病,都與長期的不良情緒密切相關。壞情緒來了,想辦法化解掉,而不是忍氣吞聲、強顏歡笑。 開心時,就大聲笑出來,讓這份喜悅感染周圍的人;難過時,就放聲哭出來,讓淚水帶走心中的陰霾;生氣時,就把心中的怒氣發泄出來,沒什么大不了的。記住,真正的強大,不是從不流淚,而是淚流滿面之后,依然能夠微笑著前行。
-
答非所問,其實已經是答了。
-
世界彌漫著焦躁不安的氣息,因為每個人都急于從自己的枷鎖中解放出來。
-
幸福有個小名,叫做普通的一天
-
我還能走得更遠,還能更堅強、更幸福。
-
一個人內耗的根本原因:把自己活反了 很多時候,我們內耗的根本原因,就是把自己活反了。把別人的評價當做自己的鏡子,把別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上,習慣討好、忍讓,都是把自己活反了。你越是在別人面前卑微、討好,別人越會看不起你。 每個人都想要如意的生活,可生活卻總是有很多不如意。當你痛苦、焦慮、怎么做都感覺別扭時,要想想,是不是把自己活反了。過度思慮,就是在消耗自己;太在意外界的噪音,就會迷失自我;心里都是別人,就會忽略了自己。 世間萬物皆有其必須遵循的規則,人也一樣,千萬不要把自己活反了。不要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要,你珍貴自己,別人才會珍貴你,你強大了,別人自然會尊重你。記住,以自己為中心,專注做具體的事,才是治愈一切最好的良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