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分離讓愛變得輕松 簡單來說,親密關系中的所謂“課題分離”,就是分清楚自己的事和伴侶的事。兩人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是跟我有關、還是跟你有關。 雖然伴侶雙方發生的很多事情都牽扯不清,那我們不妨先思考“因為這個事情或決定所帶來的結果,最后由誰來承受?”誰來承受,那就是誰的課題了。 當事情的結果同時對兩個人都有影響時,要看這件事由誰去做、去執行,那就是誰的責任。當然“課題分離”并不代表袖手旁觀,而是信任與尊重對方,也是引導對方直面自身課題的最佳方式。 課題分離的大原則是:不去干涉伴侶的事,也不讓伴侶干涉自己的事。以結果為導向,想清楚這個事到底誰負責。 實踐課題分離的3個小方法: 1.明確責任邊界:劃分“影響圈”和“關注圈 影響圈: 指的是我們能夠直接控制的事情,比如我們的想法、感受、行為以及我們個人對事情的反應。 關注圈: 指的是我們關心但無法直接控制的事情,比如伴侶的情緒、選擇決定、以及外界的環境變化。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應該專注于自己的“影響圈”,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是試圖控制伴侶的“影響圈”。 2.尊重彼此的選擇:允許對方擁有獨立空間 就算是親密關系,也需要給彼此留有一定的獨立空間,允許對方擁有自己的想法、愛好和社交圈。尊重對方的愛好和選擇,而不是試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對方。 3.坦誠溝通:表達感受,而非指責或控制 當伴侶的行為影響到你的情緒時,坦誠地表達你的感受,而不是指責或控制對方。盡量使用這樣的句式:“我感到難過”、“我有點焦慮、煩躁、沮喪……”說出自己的情緒狀態。 最后,保持同理心溝通是經驗婚姻的共同課題?!巴硇摹本褪嵌嗳ジ惺軐Ψ降那榫w、理解對方的想法。當雙方有矛盾時,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才是恰當的溝通方式。 在親密關系中實踐課題分離,需要記?。赫嬲膼凼亲鹬睾屠斫?,而不是控制和占有。這需要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坦誠溝通、及時調整、明確責任邊界,然后輕裝上陣輕松地愛。這也是經營和諧親密關系的重點。 ~~~親密關系心理學小筆記~~~
0 1
-
安全感的本質是什么? 如果我們在一段親密關系中缺乏安全感,很可能主要原因并不是伴侶給予得不夠多,或者伴侶沒有洞察到我們的需求,而是反映了我們內在的焦慮與恐懼。 再進一步來分析,這些焦慮與恐懼其實是我們童年時代情感創傷的體現:那些無法與父母形成健康依戀關系的人,或者沒有得到父母關愛認可的人,他們在成年后也很難與伴侶形成一段正常,充滿安全感的親密關系。 如果要想在親密關系中重獲安全感,我們首先要在專業心理情感咨詢師的引導下,開展自我療愈,核心就是重建我們認知中的自我價值感,以及對伴侶的接納和信賴。 佚名的這句詩道出了安全感的本質:“一只站在樹上的鳥,從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它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自己擁有的翅膀。” ~~~學習小筆記~~~
-
親密關系的核心是什么? 為什么有些親密關系,隨著相處時間的累積,雙方會有越來越多的不滿、憤怒,以及負面情緒。如果靜下心來也許會發現,很多時候這都是自己內心的對外投射。這大部分的不滿情緒,幾乎都來自自己的童年和原生家庭。 坦白說,親密關系并不像童話里的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什么矛盾也沒有。親密關系有矛盾沖突是正常的。當一段親密關系真正走進婚姻的殿堂,兩個來自不同原生家庭體系的伴侶,天天面對面,才開始了邁入原始森林探險的第一步。 想起一位老師曾說,親密關系很像兩個合伙人創業開公司,創業的艱難可想而知。合作得好,會持續的盈利,就像給存錢罐里不斷投入更多愛的金幣。如果合作不愉快,公司就有可能面臨倒閉。 親密關系里有愛的甜蜜和背叛的痛苦;有成長的喜悅和難言的委屈;也有遲到的領悟和意外的感動。它不是任何書本里的故事,它是伴侶雙方自己的故事,不管怎樣寫,我們都希望在這個森林里找到更多的寶藏。
-
好好說話的3個小竅門 ----如何好好說話,讓婚姻更甜蜜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溝通交流中,好好說話很重要,特別是和我們天天在一起的夫妻或伴侶。這里有3個小建議:它們分別是減少生硬的開場白、表情管理和放緩語速,值得我們學習和練習。 1.減少生硬的開場白 親密關系很容易發生爭吵,因為天天在一個屋檐下,有爭吵沖突其實是正常現象。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沖突對話都是由開場白引起的。在一些婚姻不幸福的伴侶之間,爭吵的原因可能和他們的互動方式有關,比如:輕視、批評、筑墻和防御。如果伴侶或夫妻在開始說話時,能夠盡量避免這幾個點,相信他們的日常溝通會有一個好的開始。 比如使用溫和的開場白:在表達意見或提出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用一句溫暖或關切的話語作為鋪墊,表達感激和認可,在提出要求或建議之前,先肯定對方已經做到的部分。 2.說話時表情的管理 夫妻說話爭吵時的表情很重要,好的表情可以起到一個緩和作用。比如:盡量保持臉上的表情不難看,不用眼睛帶著憤怒的瞪著對方,臉上不要有蔑視冷漠的表情。還有,如果在生氣時能給對方一個嘻嘻笑的表情那就更好啦。細節決定成敗,哈哈! 保持微笑:微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它能夠瞬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控制情緒:當遇到不愉快的話題時,很容易情緒激動,但此時更需要我們控制好自己的表情。 眼神交流:真誠的眼神交流能夠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信任。 3.說話時放緩語速 伴侶之間發生沖突時,彼此因為情緒激動、暴躁,都會不自覺地提高音量和說話的語速。當說話放緩語速的時候,我們的情緒也會趨于平靜。而平靜的情緒讓我們容易冷靜下來并放緩語速,這個時候,我們就能更好地傾聽對方的聲音,理解對方的感受,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有意識地放慢語速:在說話前,先深吸一口氣,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適時停頓:在關鍵的地方適時停頓一下,可以給對方留出思考和反應的時間。 避免口頭禪和重復:過多的口頭禪和重復會讓對方感到厭煩和疲憊。 “傻瓜都會應對危機,讓人身心俱疲的卻是日常的瑣事。”大文豪契訶夫的這句話說得很到位,尤其是用在夫妻伴侶親密關系中特別貼切。 以上三個溝通小竅門,需要我們多學習、多練習,多在日常生活中用起來。讓親密關系越來越融洽,幸福感也會越來越強烈。 ~~~《親密關系心理學》小筆記~~~
-
人生中的坎坷,如果換個角度看,往往正是藏著機會的時刻。 不要將挫折視作挫折,更不要因此心生絕望,而是要將其視作一次機會,一種考驗。 遇到挫折時,不要恐懼,更不要輕易絕望,不如試著問自己,“它想給我什么?它在以什么方式塑造一個更好的我?” ~~~學習小筆記~~~
-
張德芬說“如果有人以你不喜歡的方式持續地對待你,那一定是你允許的,否則他只能得逞一次?!?/div>富有的力量是什么? 自從2019年我開始接觸心理學并持續學習,慢慢發現自己由內而外潛移默化的產生了很多變化,內心越來越開闊,不再糾結于復雜現實中無法改變的人、事、物。知道每個個體的差異和獨一無二的偉大存在,也發自內心的承認別人與自己觀點不同是常態。當然,要完全做到這些并不容易,但隔三差五會多一份對自己內心的覺察和反思,慢慢領悟到心懷悲憫之心的含義。 心理學強調的重點是接納自己,包括接納自己的所有優缺點和不完美,與內心的自己和解。其實,每一個生命都可以在自己長大后把自己重新養一遍,自己用愛來彌補過去經歷過的不同創傷。當我們愿意“愛自己”便可以重塑自己的人生腳本和人生劇本。讓自己的身、心、靈都得到好好的滋養和療愈。 所以,告別自己過去的成就和傷害,原諒自己有無知、愚昧、懦弱的一面。對自己一切的過往,均已旁觀者而非參與者身份回視,接受當下的每一個變化和不確定。生命就是一場破繭成蝶的旅程。 也許你要問人生的意義是什么?人生的意義更多來自不同的體驗和嘗試。而人生的成敗則體現在對結果的反饋中,無論成功和失敗都是一種屬于自己的經驗。 活在當下不是揪著過去的痛苦不放,更不是抱著對未來的恐懼不舍,活在當下并感受當下才是富有的力量源泉。 做自己:回歸真實的自己。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真實世界都是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一個人不可能改變或者操控另外一個人。很多事情都有三種以上的解決辦法,人們普遍會為當下做出好的選擇。 總的來說,改變自己都萬分不容易,更不要奢望改變任何人。改變意味著需要勇敢、冒險、闖關和堅持。改變能讓人生變得更豐富飽滿。七月你好,下半年你好。往事不回頭,往后不將就;放下前半年重新再出發。 如果上半年有遺憾,那是下半年翻盤的跳板。優雅地告別,勇敢地迎接;可以不舍地回望,但選擇砥礪向前。 伊坂幸太郎說:“你知道人類最大的武器是什么嗎?是豁出去的決心?!? ~~~學習小筆記~~~蔡瀾說:“人生的意義?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薄翱鞓罚褪菦]有‘但是’?!薄笆俏彝孢@世界,不是這個世界玩我?!? 讀者留言問:好羨慕您的人生呀,請問您有沒有孤獨的時候,如果有的話,怎么度過呢? 蔡瀾回答:讀書。化解猜疑,重塑親密關系之間的信任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常常會因為日常瑣碎的雞毛蒜皮,對伴侶產生懷疑。請問有辦法化解么? 我們來看看下面這3個方法,也許會對您有幫助。 1.冷靜地思考 當猜疑來襲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避免情緒化的反應。不要讓情緒控制你的思維,而是要用理性去分析問題的真相。試著去理解伴侶的行為和動機,而不是一味地猜測和懷疑。通過冷靜地思考和溝通,不僅能化解彼此潛在的猜疑和誤會,還能增進彼此的理解和信任,讓彼此的感情更加穩定。 2.推心置腹地溝通 溝通是化解猜疑的關鍵。推心置腹地溝通,就是與伴侶坦誠地交流你的感受和擔憂,聽取對方的解釋和回應。通過溝通,你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從而建立更加堅實的信任基礎。夫妻或伴侶之間通過推心置腹的溝通,不僅能化解誤會,還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3. 給予彼此自由的空間 信任是相互的,也是需要時間的。不要急于求成,給彼此一些時間和空間去成長和改變。相信對方的能力和品質,給予對方足夠的信任和支持。尊重與信任并存,雙方需要慢慢學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獲,讓彼此感情升溫關系變得更和諧。 總之,信任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能力。當我們選擇信任伴侶時,我們就已經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而當我們學會用理解和支持去建立信任時,我們的親密關系也將變得更加美好和穩固。 ~~~親密關系心理學筆記~~~武志紅老師說: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關系的產物。一個“懂”字,也是深度關系的產物之一。 “懂比愛更重要”這句話,不是對愛的否定,而是對愛的升華。在人際交往中,懂能讓關系更順暢融洽。 真正的改變,始于理解,終于慈悲。懂,能穿透誤解的曙光,讓愛生根。 在親密關系的海洋中,要真正抵達彼岸,不是靠強行,而是彼此映照著星光,溫柔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