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只小雞”源自美國科恩博士在《游戲力2》中的實驗。實驗發(fā)現(xiàn),受驚的小雞會通過身旁第二只小雞來判斷環(huán)境是否安全,若旁邊有只鎮(zhèn)定的小雞,受驚嚇的小雞能更快復原。 在孩子教育中,這一概念被用來比喻父母的角色。孩子在成長中會遇挫折、挑戰(zhàn)和創(chuàng)傷,父母若能有足夠心力和心量面對,像那只鎮(zhèn)定的“第二只小雞”,就能更好地安撫孩子,激發(fā)孩子的力量和勇氣。比如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折而情緒不佳時,父母如果能保持冷靜、平和,給予孩子理解、支持和鼓勵,不焦慮、不抓狂,孩子就會從父母的情緒狀態(tài)中獲得安全感,從而更有信心和勇氣去面對困難。所以,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該努力成為孩子身邊的“第二只小雞”,為孩子營造一個穩(wěn)定、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0 5
-
短暫快樂,唾手可得。持久而深刻的幸福與滿足,則需要經(jīng)過艱辛且持之以恒的努力。正所謂,彩虹總在風雨后。
-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心理咨詢師不能主觀,也不能被動。既要積極主動引導來訪者向內(nèi)探索,又要貼近來訪者并尊重來訪者的選擇和節(jié)奏。
-
心理咨詢中,咨詢師的接納和共情,對于來訪者的意義,類似一個空間中的空氣,對于人的意義。
-
每個人都有一些自己深信不疑的觀念。最好以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深信不疑的觀念,時刻保持覺察和質(zhì)疑。
-
咨詢師是陪伴者,但不是消極被動的陪伴者。一是可以引導來訪者從整體上進行感受,二是可以引導來訪者試著主動改變意象
-
每個人都有非常穩(wěn)定的內(nèi)在模式。如果說改變自己的模式難如登山的話,那么,改變別人的模式則難如登天。所以,與其試圖改變別人,不如努力改變自己。
-
人的覺醒需要經(jīng)歷九大關: 第一關:怨天尤人 第二關:急于求成 第三關:孤立無援 第四關:深度內(nèi)省 第五關:改變自己 第六關:接納一切 第七關:傾盡全力 第八關:順其自然 第九關:心如止水
-
來訪者在心理咨詢中獲得的“感悟”、“領悟”,可以分享給別人讓別人受到啟發(fā)、啟迪嗎?分享沒問題,但要別人受到啟發(fā)、啟迪就很難了。就好比一個人旅游回來,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那種激動、感到、震撼分享給別人時,就會覺得語言蒼白無力。真正的感悟、領悟往往都是難以言表的。
-
雅克·拉康:“愛,就是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給予一個不想要它的人”。
-
一個人心理的成長,在于真正看清人生的真相,而不在于僅僅知道人生的道理。知道人生道理者比比皆是,但看清人生真相者卻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