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續上:「如何打破共生」 ?認知拆解:審視自己的信念系統,區分哪些是自我長出的思想結晶,哪些是被植入的觀念化石。? 拿出紙筆列三個清單: 我堅信的5個人生信條 父母最常說的3句叮囑 朋友圈最流行的2種生活方式 然后逐條問自己:“這個想法是什么時候住進我腦海的?它真的適合現在的我嗎?”就像整理衣柜,把不在合身的觀念溫柔打包,留出空間安放真正屬于你的思考。 ?情感斷奶:練習在情緒波動時不立刻尋求外部安撫,而是發展出內在的“心理容器”,讓情緒經過自我代謝而不再轉嫁他人。?? 當焦慮來襲時,試試“情緒三問”: 此刻的身體感受是?(比如手心出汗、心跳加快) 這個情緒想提醒我什么? 如果暫時沒有傾訴對象,我可以為自己做些什么? ?行動試煉:刻意選擇與慣常模式相悖的小型冒險,在陌生經驗中激活未被開發的自我潛能。 比如: 換條陌生路線散步、 報名完全陌生的興趣班、 點從未試過的飲品 這些0.1版本的冒險,就像給心靈安裝新的傳感器,幫你發現:“原來我還可以這樣活。” 解除共生不是要活成孤島,反而是達成一種“聯結中的獨立”——如同量子糾纏中的粒子,既保持個體特性又存在深層共振;也像兩棵并肩生長的大樹,根系各自深扎,枝葉卻在風中溫柔相觸。 當一個人能清醒地選擇何時連接、何時獨立,才能真正與世界進行創造性碰撞:既不被關系吞噬,也不因恐懼共生而拒絕深度聯結。這種動態平衡,或許才是生命最富張力的存在形態。
0 2
-
傷口結痂時會癢,成長也是, 那些讓你坐立不安的情緒, 不過是心靈在伸展筋骨。 今天做不到的,明天未必做不到, 給時間一點時間, 它擅長把問號拉成驚嘆號。 我們爭不過歲月,也跑不過時間, 唯有以自己喜歡的方式, 過好每個日出日落。 生活最好的狀態, 就是人靜,物簡,心安。
-
困住你一生的,從來不是世界或別人,而是你不肯放下執念,與過去和解…
-
不要允許任何人把自己逼瘋 極端傷害,真的會把一個人逼瘋。那是一種情緒的極限崩塌,放棄一切,捧出真心,付出了所有,換來的是肆無忌憚的踩踏,甚至傷及父母。歇斯底里地哭,瘋了一般地吼,落幕之后沒有一絲力氣的絕望。最極致的傷害,往往是自己給別人遞的刀。 不要愛任何人,超過愛自己,不要付出太多,到了不能承受辜負的地步,不要給任何人極端傷害自己的可能。愛過,不悔,但盡量不要自傷、自毀地去愛。愛到沒有退路,得到的可能不是被珍惜,而是被拿捏,被輕視。 把最柔軟的地方,毫無保留地敞開,招來的可能不是愛,是惡。不要讓自己的人生不值得,人,想要自己的人生值得,就要拿出被討厭的勇氣,心無旁騖地做自己。你,很值得,人間,才值得。
-
成年人最通透的活法:讓耳朵學會過濾,讓眼睛懂得選擇
-
情緒感染:你總是聽誰吐苦水,你的能量就分享給了誰,你的磁場就和誰混合了
-
去經歷,去接納,去感受,生命不會安排你闖不過去的關,你之所以一直沒過關,是因為抗拒
-
長久的關系,都是以心換心 誰都不是木頭,人心都是肉長的,是會傷,會疼的。不要覺得傷害了別人,也沒什么。傷害,是有痕跡的,是會不斷積累的,一旦到了一定程度,心會寒,情會斷。傷害別人,本質上,是自身惡的積聚,福氣的潰散。 最長久的關系,永遠是真心換真心。沒有人會允許自己長期被傷害,疼得狠了,就會放下。那些被傷害的瞬間,那些應急反應,甚至會永遠留在肌肉里,形成生理性厭惡。理智上,想要放過,身體卻阻止自己,接近那些傷害自己的人。 任何關系,都是雙向的,你怎么對別人,別人就怎么對你。傷害別人之前,就要想好承擔后果。人活一生,不要怕付出真心,永遠不要用別人的薄情,來懲罰自己的深情。我們溫暖而美好,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內心的那一片澄澈。
-
不要讓任何人零成本接近你
-
人際博弈里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清醒的選擇者。遇到惡意時,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這惡意會傷害我的核心利益嗎?(決定是否必須反擊) 2、對方的格局值得我浪費時間嗎?(決定是否需要避開) 3、有沒有可能把危機變成轉機?(決定是否逆向借力)
-
再接上:當你感知到別人的惡意,有三個解決方法。「第三招:利用別人的惡意,促成自己的事」 最高明的博弈,是化敵為友;更狠的招兒,是讓敵人為你所用。 當你發現對方的惡意無法避開時,不妨試試“逆向借力”。調整帆的角度,讓風推著船走。 舉個經典案例,林肯競選美國總統時,對手不斷攻擊他出身低微,甚至在演講時拿出他做鞋匠的父親來羞辱:“聽說你父親曾給我家修過鞋,要是鞋壞了,我可以讓你接著修。” 林肯卻平靜回應:“沒錯,我父親是個鞋匠,他修的鞋比任何人都結實。如果各位的鞋有問題,我愿意幫你們修補,只要你們不嫌棄。但我永遠學不會他的手藝,他是最出色的鞋匠。” 這番話既承認了出身,又抬高了父親,更反襯出對手的刻薄,當場贏得滿堂喝彩。 又比如,職場里有同事總在項目里使絆子,表面配合實則拖延。后來項目負責人干脆把最容易出錯的環節交給他,同時提前和上級報備了風險點。結果對方果然出錯,負責人卻拿出備用方案順利解決,反而凸顯了自己的統籌能力。 這種“捧殺+借力”的策略,本質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當一個人一心想搞破壞時,你給他足夠的空間去表演,他反而會暴露破綻,而你早已布好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