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總覺得別人變了,我就好了。 認為改變別人是簡單可行又正確萬分的事兒,可殊不知看似容易應該的事情,實現的可能性卻幾乎為0。 課題分離這個概念很好的解釋了為什么不需要別人的改變,我一樣能生活的很好的原因。
0 2
-
薩提亞的《認出了自己》 走在生命的路上 一路上若隱若現的羞澀的做著自己 常常的你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與真實的狀態 他人的眼光與社會評價 成為丈量自己好壞的標尺 漸漸的你忘了自己是誰 你忘了來到這個世界前對自己的承諾 只顧著想要成為被他人目光雕琢的盆景 可內心那最初的約定,依然時不時地輕敲你的門,終于有一天你醒來了打開門,閱讀了來自心底的那封信。你憶起你是誰,你憶起自己今生的意圖,在那一瞬間,所有的懷疑都不見了,你體驗到內心巨大的力量和回家的喜悅。你終于和那獨特的、珍貴的、可愛的自己相遇!沒有任何的評判,確認今生盡己之力,所要表達的不再隱藏,不再羞澀,終于有勇氣以真面目示人,因為你認出了自己,你承認了自己,你開始真正的顯化自己。
-
心理上習慣在別人身上工作,是一種將人生主動權交予外界的生存策略。雖然短期內可能讓你感到安全或有價值,但長期來看,它會讓你迷失自我,并消耗你的生命能量。真正的成長,在于學會把工作的焦點從別人身上收回來,放到自己的內心建設上。
-
一定要懂得自愈,因為好起來的從來不是生活,不在爛人爛事上糾纏,不消耗自己。
-
放下不合適的愛情需三步。先分清占有與愛(欣賞花不必采摘);再面對被激活的童年創傷(如渴望未得的母愛);最終提純愛的能力,轉為無私慈悲——愿對方好而不增其煩,這才是真正的放下與成長。
-
毫無理由地開心;肆無忌憚地自信。
-
你聽說過“空船效應”嗎?ta指的是:我們遇到的許多困擾和負面情緒,并非源于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于事件中“肇事者”的預設和評判。當我們認為對方是“有意”甚至是“惡意”針對自己時,我們就會憤怒和痛苦;而如果我們將事件看作是無人操控的“空船”,我們的情緒就會平和很多。了解空船效應,你的煩惱就立刻少了一大半。 世界和我愛著你。
-
天生麗質加上天生勵志會更好。
-
首先自己要理解自己,當自己能夠理解自己的時候,對別人是否理解你就不那么重要了。因為任何關系,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關系。希望別人能理解你,利益高于價值觀。在利益和價值觀上面沒有共同的交集,那就不可能有理解。
-
不要把逃避當放下 真正的放下是,直面自己真密的內心,勇敢地面對,跨越過去那道坎兒,才算真正的釋懷和放下。
-
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所以不要怕別人在背后說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