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一定要讀書和運動。為什么? 答案就是: “如果一個人不讀書, 那么他的價值觀, 就只能由他身邊的人來決定。 因為沒有其他的信息輸入途徑, 他只能模仿身邊的人, 或者逐漸被周圍的環(huán)境所影響和改變。 他會隨著周圍流行什么而跟隨什么, 永遠無法找到真正的自我。” 就像赫爾曼.黑塞的一句話,他說: “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 但它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0 5
-
人生匆匆,自渡是一種能力,而渡人是種格局。 生命的寬度和厚度,是你讀過的書、增長的見識、內(nèi)心的涵養(yǎng)。 允許自己不完美,恰是完美的開始。最好的狀態(tài),不是你從不失誤,而是你從沒放棄成長。
-
如果你很真實的對待一個人,而TA辜負(fù)了你,千萬不要去質(zhì)疑自己。你可能是TA這輩子遇到最好的人。TA之所以會辜負(fù)你,是因為福報不夠,對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不強。而這種美好的機遇,上天不會給TA第二次。所以千萬不要因為一個不值得的人去改變自己美好的本性,你盡管善良,更好的在前方。
-
很清醒的一段話: 你會發(fā)現(xiàn),當(dāng)你有能力為自己兜底時,你不會為了錢而受半點委屈,但如果當(dāng)你沒有能力時,你的婚姻會像城墻一樣牢固,因為你沒有退路,只能選擇依附。 “有退路的人一旦受了委屈,第一反應(yīng)肯定是轉(zhuǎn)身就走。”
-
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 它們只是被活埋, 并將在未來以丑陋的方式涌現(xiàn)。 那些看似被壓抑的欲望和情感, 終會在某個時刻以更強烈的方式反噬。
-
當(dāng)你達到一定高度,就會擁有上帝視角。 活明白的人更喜歡做一個觀察者,而不是表演者。人達到一定境界,你看到的大千世界不再是熱鬧和繁華,而是眾生皆苦。眾生之苦在執(zhí)迷不悟,個個都是欲望的奴隸,有在自己編織的牢籠中。 為什么說智者不入愛河呢? 因為人到了一定境界,很難再愛上一個人,因為愛是一種因為信息不對稱而產(chǎn)生的崇拜感,但當(dāng)你打開上帝視角后,這種崇拜感就消失了。你會看到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可憐之人,很多人看起來光鮮亮麗,但你跟Ta深入接觸,就會發(fā)現(xiàn)Ta的內(nèi)心已經(jīng)千瘡百孔。你看到的眾生每一顆心都渴望被理解,每一個靈魂都需要被救贖。
-
為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第一反應(yīng)是我要走家庭。 有矛盾就想離開家, 工作不順利就想離職, 和對象吵架就想分手。 因為從小到大很少有人和你一起解決問題。
-
苦難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讓人心胸狹隘, 他們變得斤斤計較、怨天尤人, 對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都異常敏感。 若說苦難能使人品格高尚, 那純粹是無稽之談。
-
世界上最可怕的牢籠,從來不在外面,而在一個人心里。精神病房里,睡不著覺的人、莫名疼痛的人、看不見的幻覺、停不下來的強迫癥……幾乎無一例外,都埋著沒被看見的情緒尸體。 “未被表達的情緒,不會消失,它們只會以另一種更糟的形式重新出現(xiàn)。”
-
一位行者問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說:“砍柴、擔(dān)水、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說:“砍柴、擔(dān)水、做飯。” 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 老和尚說:“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擔(dān)水即擔(dān)水,做飯即做飯。”
-
理智的做法只有在做很小的決定時才有效。 至于改變?nèi)松氖虑椋?你必須冒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