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實中,人們本就應當是互助互利的, 快樂本就不與利益掛鉤, 在君子看來,自己的做法對別人有利, 成全了別人的美事, 那才是真正的快樂。 而事實上, 我們在成人之美的時候, 所收獲的往往也不只是一點小小的贊揚,而是人性的升華和雙贏的局面。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壞別人的好事, 這是損人利己的表現;有的人看到事情對自己沒有好處, 只是有利于別人就不愿去做, 這也是自私的表現; 還有的人純粹出于嫉妒, 不愿看到別人幸福快樂, 這更不可取。 壯士臨陣決死, 哪管些許傷痕, 向千年老魔作戰, 為百代新風斗爭,慷慨擲此身。 ——華羅庚 耕種和收獲之間, 每個人都會選擇收獲; 得到和失去之間, 每個人都會選擇得到, 然而, 沒有耕種哪來的收獲? 沒有失去哪會有人得到?如果我們不先給予別人, 有什么資格去索求呢?施恩莫望報, 當我們打算去幫助一個人的時候, 我們不能心存得到回報的念頭, 如果那樣的話, 我們就不能從幫助他人中獲得快樂。 也就是說, 在我們的人生中, 我們要多給予而少索求。
0 1
-
當我們必須直面自己的真實感受時,起初都舉步維艱。
-
恐懼引發“戰或逃”的應激反應。
-
時間不是萬能藥。如果是,你就不會因為那些殘留的哀傷或很久以前的痛苦而不時感到難過。
-
你們是因為某些原因才走不下去的,而這些原因也可能讓你們無法做朋友。一位女士跟有控制欲的、挑剔的男友分了手。
-
非得要“做朋友”的一方往往并不愿承擔關系里的承諾與責任,卻又不愿意放棄熟悉的交情。
-
先分開一段時間,你們才可能以一種更加清醒理智的狀態做朋友。
-
想做朋友也并不容易,基于之前的戀人關系,你們很難把彼此當作普通朋友。
-
而剛分手的戀人,彼此之間的氣息過于濃烈,即使有可能成為朋友,也不大可能是現在。
-
有的戀人后來的確成了朋友,如果真的這樣,也只能是后來的后來。
-
你會不自覺地把一些特定的地方、時間與事件同前任牽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