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孩子說出“我想死”或“我沒用”時,這是他們在表達內心深處的痛苦、無助或絕望。作為成人,我們的回應方式至關重要,可能會對他們的心理狀態產生深遠影響。 請放下“矯情”“抗壓差”這類評價,這會讓孩子感到被羞辱、被孤立,甚至關閉溝通的意愿。有一天孩子連這樣的表達情緒的渠道都會關閉,徹底隱藏情緒,陷入更深的孤獨和絕望,等待孩子的將是各種心理疾病。 請成人蹲下來與孩子平視,用平靜的語氣問:“你愿意告訴我為什么這么想嗎?” 即使孩子沉默,也要傳遞“我在乎你”的態度。專注傾聽,不帶預設地聽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此時需要的不是建議、命令,而是被理解。不如可以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累,我可以和你一起面對,你需要我做點什么? 在生活中,定期與孩子交流情緒,不批判、不打斷,讓孩子知道“脆弱可以被接納”,多找機會肯定孩子的價值,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價值感。 孩子的求救可能只有一次,成人的回應可能帶給ta一生的改變。
0 2
-
一分允許,一分接納 便有一分成長
-
我很討厭厭蠢這個詞,厭蠢是對自我的不接納,投射到了他人身上。全然的接納帶著最基本的尊重和愛的溫暖,溫柔對待自己的人,才能溫柔對待他人。
-
好好的
-
走通過的路、拿到過的結果,會幫你建立起誰也奪不走的自信。
-
但愿日子清靜,抬頭遇見溫柔。
-
相信自己,然后要去做事,拿到成果,主體感才能被夯實。
-
只有在真正關懷和愛自己的基礎上,我們才會真正地關懷和愛別人,否則,都是或多或少變了相的索取和討要。 生命很短,唯有善待自己和他人,才會過得幸福快樂。我們要記得在來得及的時候,了解自己,關懷自己,愛上自己。
-
身體是潛意識的顯示器,身體是潛意識的記錄儀。所有的身體癥狀都在告訴我們離自己的感受太遠了,需要回歸身心。
-
潛意識越意識化,就越是一個身心合一的人。
-
自己的事盡力,別人的事尊重,老天的事敬畏。 邊界意識會讓我們更強大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