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好型人格 總是優先考慮他人的需求,忽略自己的感受。這種討好型人格,源自童年時為了獲得愛和認可而做出的妥協。 原生家庭中,若孩子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為了獲得關注和認可,我們可能會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 我們總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習慣性地迎合他人的意愿,哪怕犧牲自己的利益也在所不惜。我們害怕拒絕別人,擔心一旦拒絕就會被拋棄、被討厭。就像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一生都在拼命討好他人,卻始終沒有得到真正的幸福。 這種人格特質看似是為了與他人建立良好關系,實則是源于內心深處對愛的極度渴望和對被拋棄的恐懼。
0 2
-
那些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尼采
-
無論什么關系, 當情分被消耗殆盡緣分便走到了終點。 把錯歸咎于自己, 并且禮貌的退場, 把自己還給自己, 把別人還給別人。 讓花成花,讓樹成樹, 從此山水一程,再不相逢, 愿來生不見,不欠,不念。
-
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幸福的。所謂幸福,是在于認清一個人的限度而安于這個限度。 —— 羅曼?羅蘭 ???
-
警惕貼錯標簽 把留守兒童當成問題兒童 把學業問題當成心理問題 把不和父母親近當成心理問題 與父輩間情感互動不足,需要親情彌補 隔代教育引導能力不足,需要幫扶賦能 兒童自卑自信心偏低,需要指導重置 兒童綜合學習養成不足,需要共同培育
-
??別太在意別人的眼光,那會抹殺你的光芒
-
一個再出色的人,長期在緊張的人際關系和充滿壓力的環境中浸泡,也會變得暗淡無光、心煩氣躁、歇斯底里。人要到能滋養和托舉他的地方去。
-
??當你允許一切發生, 允許不完美出現, 然后精心打磨, 你才會發現, 其實一切皆有可能。
-
榮格:你愛上的不是他人,是未被活出的自己 1.在愛統治的地方,沒有權力的意志;在權力占主導的地方,愛就缺失。 2. 兩個人格的相遇就像兩種化學物質的接觸:如果有任何反應,兩者都會被改變。 3.愛不是占有,而是欣賞。
-
爸媽不需要你發大財,你周末回家吃頓爸媽做的紅燒肉,比啥都強。
-
別人是自己的第二副面孔。 ——熱拉爾·鮑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