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太陽]當我內心足夠強大[愛心]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 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 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 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 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 2.我會經常性的無故煩躁,胸口悶,呼吸急促,特別煩躁,特別煩躁 特別想打人**又不敢,每次都只能憋在心里,但是事后又感覺很輕松,什么事都沒有發生過,什么也不想說,什么也不想做,初二了,
- 3.昨天下午青城山論道。國內催眠界睡眠界專家學者就催眠的課題進行討論。
- 4.【一些父母注定會培養出啃老的孩子】 在咨詢的過程中,我發現啃老孩子一般都經歷過不斷被否定的成長環境,就是心理學上說的習得性無助。 要么是經歷了父母打壓式教育;要么是父母要求高,孩
- 5.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急不得,慢不得,循序漸進,水到渠成。孩子能夠認識的,恰當引導,事半功倍。孩子不能接受的,暫緩要求,待機而行。拔苗助長苗不長,施肥澆水看節令。
- 6.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在困境中前行,在挫折中堅持,直到遇見成功。這告訴我們,成功并非一帆風順,它需要我們付出努力,付出汗水,甚至在困境中掙扎,在挫折中堅守。
- 7.向外追尋,世界充滿著阻礙和挑戰。 向內追尋,世界充滿著寧靜和喜悅。 認識了自己,才有機會認識屬于自己的世界。 認識了自己我們才能與世界相攜共舞。 認識自己,活出自己是生命的方向。 方
- 8.我就是我 自得其樂
- 9.其實,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缺了我,這個世界就變得不完整,就沖這,我們是不是應該快樂幸福地活著,是不是值得驕傲自豪呢?
- 10.做一個有復盤能力。自我反思能力的人 。有些人往往會缺少力量,能量和方向去前行,缺少勇氣和信心去落地,人生這條路如果有高人帶路指點的話,會更加便捷通暢!
- 11.對待孩子方式方法差異的背后是人與人之間信念和價值觀的差異。 認為人不管就會學壞,所以對待孩子 用了奴性思維管理他,控制他,要求他,規范他。不尊重生命本身的價值和尊嚴,要靠表現來證明
- 12.你的情緒是你的朋友,它們在告訴你一些重要的事情。讓我們一起,理解和接納它們。
- 13.英國藝術家米凱拉·耶爾伍德-丹將植物的局部解構重組,以更為抽象的筆觸和漩渦式的構圖展現出來,畫中的符號和文字吸引觀眾進入一個生動的,充滿矛盾、戲劇和沉思的幻想世界。
- 14.這個世界上,最打動人心的,讓人鼻子一酸止不住流淚的,永遠是至深至愛的親情與愛情。
- 15.昨天的咨詢今早接到小來訪者媽媽的反饋: 孩子回到家對自己和爸爸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并且在12點前自覺睡了覺,早上7:20拿起了課本…… 來訪者初三 女 剛開始不上學
- 16.允許別人做別人,允許自己做自己,是這個世界最大的理解
- 17.家長在培養孩子應具備職業特點: 1.不但需要方法; 2.還需要智慧; 3.更需要情感; 4.愛和接納;
- 18.所有的問題都是內心的障礙,所有的答案都在內心感受。感性多一點,理性就會少一點,理性多一點,感性就會少一點,覺察覺知自己是理性大于感性,還是感性大于理性。
- 19.今天是10月29日星期日,早安!輕輕放下焦慮,暖暖擁抱自己。這一生若已竭盡全力,那就要學會順其自然。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而不是讓煩躁和焦慮,毀掉你本就不多的熱情和定力,加油!
- 20.?????????不管別人怎么對你,記住這句話:沒有人可以讓你煩心,沒有事讓你生氣;寬恕他不是為了寬恕他,是為了放過自己。用一顆淡然的心,面對人生的起伏;以一顆無塵的心,還原生命的本真
- 21.真正的努力不是想著達到預期的結果,而是全力以赴再行動,真正的成長不是你想成為誰,而是成為最真實的自己。所有的努力,成長,跟行動都是成正比的。
- 22.當你能量越來越高的時候 你開始真正理解每一個人 沒有好壞,沒有對錯, 只是他處在不同的能量頻率 呈現出了不同的狀態,做了不同的選擇。 言慢者貴,性柔者富,德厚者旺 請允許自己做自己,
- 23.可控的范圍里,能夠竭盡全力;在不可控的范圍里,能接受一切事與愿違。
- 24.共享美圖秀秀
- 25.時刻保持冷靜,沒情緒,沒脾氣,不再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身上,自我負責,自我滿足。對自己的未來人生有明確的目標規劃,先謀生,后謀愛。
- 26.起名字心理學
- 27.鉛華不可棄。 無論何時,請你一定要好好愛自己。
- 28.生命的探索和成長 不是為了消滅什么 而是為了和解對抗 所有的消滅與對抗只是無能與恐懼的呈現 唯有相信愛的勇者才能在愛里和解 ~鎵藝老師
- 29.一個人開始變強的幾種表現 開始認識到這個世界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開始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堅持鍛煉身體,雷打不動。 開始反省自己的問題,找自身原因,不再發脾氣。 堅持學習,始終保持空杯心態
- 30.莫言說:“奉勸天下夫妻,能過就好好過,不能過也得將就著過,最好別離婚,你漸漸就會發現,跟誰過都是一個鬼樣,或許更糟糕。” 這句話似乎帶有一種無奈的接受,一種對于生活磨合的深刻理解
- 31.心里有問題 而且抑郁癥也有 有想死的念頭……
- 32.你要想看清一個人, 首先要看他是否有誠信,不要總說面子, 其實,誠信就是最大的面子
- 33.你接受父母嗎?因在幼年時期和父母有過分離,父母關系不好,或是父母有惡行等情況發生。這會導致孩子與父母之間感情淡漠,出現不接受父母的現象 男孩對抗父親,他跟世界就有距離,這樣
- 34.傾聽的力量 《窗邊的小豆豆》里有這樣一個細節: 小豆豆第一次去幼兒園,校長先生讓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講講自己,講什么都可以,講多久都可以,豆豆這一講竟然講了4小時,講到吃中飯,才停
- 35.與其讓夢想只停留在空想,不如行動起來,給平淡的生活一個熱烈的擁抱!安~
- 36.生命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別人的看法 ——余華
- 37.看到這樣的反饋 替孩子高興 少年應有凌云志 家長不放棄,孩子永遠有希望
- 38.尋短見的人并不是想結束自己的生命,而是想結束痛苦!
- 39.今年最溫暖的幾天啦、下周就降溫啦……
- 40.人活著,不在于世界讓你高興, 而在于你選擇了高興。
- 41.落葉知秋,走在落葉的秋天里,秋天的落葉,秋天的葉路,秋天的河流,秋天的小橋,似乎間有些說不出來的傷感,快冷了,快涼了,唉,快被凍地瑟瑟發發抖了……我問落葉,是否也有傷感?秋葉快樂
- 42.和男人相處,多點洞察力,少點妄自菲薄;多點理性思考,少點無端猜疑。戀愛的時候帶點腦子,別把感情談沒了,把錢談沒了,最后還把自己也談沒了。
- 43.想起那句:你想世界成為什么樣子,自己就得先成為那樣的人! 適用于情感…家庭教育…等
- 44.【送給:認為人間不值得的朋友…】 1.除了生病以外,你感受到的痛苦都是你的價值觀給你帶來的,而非真實存在的。痛苦不是自己的錯,是父母沒有愛的能力;而不是你活該被這樣對待。 2.不要眼眶
- 45.吃好了午餐,來繼續工作啦!
- 46.記得別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第一件事: 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瑣事不放,比如,鞋子放的位置不對,吃飯把衣服弄臟了,多吃了一個零食,不小心灑了一杯水,默寫錯了一個字,考試扣了一分。只看到了
- 47.誰表揚誰,誰就比誰更高,對于沒有發育得很好的父母、伴侶來說,指望得到他們的表揚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處在更低的位置。
- 48.你有什么感覺?
- 49.每個孩子出生時都是天真無邪的,為什么長著長著就變了,是我們給了她們一個什么樣的土壤和信念,值得我們深思……
- 50.把對父母親做錯卻沒有負責任的憤怒轉移到別人身上,對那些死不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實施報復。
- 51.讓你痛苦的永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對事件持有的想法和信念。所以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 52.為什么我會輕易放地懷疑自己,卻會毫不懷疑地相信電視上的廣告呢?
- 53.對于抑郁、自卑的人,你不要過度關注、關照他,他會內疚。你要把他提到競爭的位置,挑釁他,讓他可以同樣用挑釁回敬你。競爭是看得起對方,把對方當成平等的人。
- 54.心理咨詢師能走多遠,就能帶領來訪者走多遠。
- 55.有時候我們會莫名的對別人有一種好感,不由自主的被別人所吸引,這是因為,別人身上有我們自己缺少的或者說自己不曾在自身發掘的一些特質。這些特質原本我們就有,只不過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對
- 56.“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么開,水怎么流,太陽怎么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 愿大家都能享受
- 57.心理咨詢師面對的核心是人間的苦難,只有彼此溫暖,才能堅持下去。
- 58.別和自己過不去, 很多煩惱都是自己想的太多了, 心態決定一切
- 59.英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戴博德,曾將人生比作一條河流,看似靜靜流淌,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涌動,危險重重。 羅伯特用無數臨床案例,拼湊起了一位“蛤蟆先生”,并講述了他從抑郁到痊愈的過程。
- 60.人們之所以寂寞,是因為他們只建墻,不修橋。
- 61.培養孩子體貼父母的能力 昨天我跟兒子出去吃飯,感覺又打破了自己的舊有模式,培養了孩子體貼別人的能力同時也享受著這份美好。跟大家分享下培養孩子體貼別人能力的這個話題。 我帶孩子舊有
- 62.真正能給你撐腰的,不是別人—— 是豐富的知識儲備,足夠的經濟基礎; 是持續的情緒穩定,可控的生活節奏; 是堅定不移的信念和那個不服輸的自己。
- 63.心要寬,人要善良,心態好。生活就會變得很簡單! 你若純良,不必爭搶,自有命運打賞!
- 64.真正好的關系,是發自肺腑地希望你更好。 友情的可貴之處,是互相促進,彼此成就。 1933年,巴金先生在籌辦《文學季刊》時,急需一些當代作家來為雜志供稿。 在朋友的建議下,巴金抱著試一試
- 65.人并無完人,但若能真正地與那個不完美的自我對話、和解,你便會自在。能與自己的缺點和解的人,也才能包容別人的缺點,把對別人的憤怒變成同情,這個社會的“暴戾之氣”也會因此而消弭。
- 66.心理咨詢這件事啊,就像車沒油了去加加油 再深點兒,發動機老化了,去換一個。 或者,就是單純想做做保養~ 人也是一樣,沒有什么特別的 在我這個心理賦能師的眼里, 沒有什么丟人、不好
- 67.你和世界的關系就是你和自己的關系 前兩天咨詢中幫她梳理后 她煥然大悟 因為童年經歷覺得自己不夠好 對自己的優點完全忽視只看自己的缺點 她對孩子也是這樣 孩子的進步完全看不到 覺得是理所
- 68.“我是對的”,這是大多數人執著的事!這個規則用在工作上可以,可用在親情愛情親子方面,也許你贏得了對,可是輸掉了感情。現實中,我們大部分人在家庭親情中卻使勁和父母和伴侶和孩子爭論對
- 69.孩子最需要的三樣東西 第一,“我被看見” 第二,“我有價值” 第三,“我很重要”?
- 70.幸福不是沒有痛苦,而是學會與痛苦共處。幸福不是別人賜予的,而是自己一點點構建的。
- 71.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恐懼讓你淪為囚犯,希望讓你重獲自由。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
- 72.生氣是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病痛是怒氣發泄于身體上的累積。安穩健康的活著并不難,只要足夠想要且唯一想要,然而大多數時候,我們的潛意識都更想要證明別人多么可惡,以及自己如此弱小可憐
- 73.我們原以為對于過往的一些事不想太多不計較會失去別人的敬畏,失去別人的尊重,其實試過才知道,活在當下的平安中,只會失去壓力和痛苦,失去無謂的消耗。 ???
- 74.美好的人生是身體健康 財富自由 家庭幸福 心靈自由,可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只擁有其中的一部分,其實,這已經很不了得,當你擁有其中一項的時候,請不要覺得,我才有一樣,而是要覺得,我都擁
- 75.人最大的消耗,不是來自智力或體力的透支,也不是來自跟大自然或同類的爭斗,而是來自自己對自己的戰爭。內心沖突是指,我們做了自己認為不該做的事,由此而產生自責。抑郁、自卑,是一個人在
- 76.這個孩子很智慧,學不進去了,讓她媽媽幫忙想辦法,恰好媽媽朋友的孩子因催眠獲益,于是媽媽帶孩子來了 ? ?做完催眠那一刻,孩子臉上綻放出了笑容,媽媽也開心的笑了
- 77.父親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 ?直到長大以后才懂得你的不容易 ?每次離開總是裝作輕松的樣子 ?微笑著說回去吧 轉身淚濕眼底 ?謝謝你做的一切 雙手撐起我們的家 ?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
- 78.允許自己快樂,也允許消沉,接受各種情緒的自己
- 79.如果人是一棵樹,能看到的是生長在地面上的枝繁葉茂,而看不到的則是生長在地下錯綜復雜的根系。這根系就是我們不為人知的內心世界,也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去了解、去體驗、去接納、去滋養。
- 80.父母說:無條件的去愛孩子本來的樣子,而不是去愛我要求的樣子,因為我知道那是我的自私和自我。
- 81.“青少年得了抑郁癥,可父母不理解,我該怎么辦?” 第一,青少年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尤其是抑郁癥、雙相障礙的知識,從發病時間,情緒反應與軀體狀態先自行對照下,了解自己患病的心理根
- 82.“我感覺回到了現實,真實感增強了。” ?很多被療愈過創傷的人都會有一種“落地”了的感覺,因為,以前,活得都非常不真實,飄飄悠悠的。 創傷會讓人有情感隔離的現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