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真正的修行是修心, 修正自己那顆煩躁不安七十二變的心, 而不是修正別人
- 2.世界上有兩種力量:一種是控制周圍的人、事、物和關系,一種是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內在,覺知和建構自己。前一種帶來爭斗和毀滅。后一種將擁有和萬物一體、安住當下的力量,生發(fā)出慈悲大
- 3.《同意是唯一到達自由的路徑》 作者丨海靈格 我同意父親的本來樣子,正如他本來所是。 我同意母親的本來樣子,正如他本來所是。 我同意我祖先的本來樣子,正如他們本來所是。 我同意我自己的
- 4.健康人際關系的基本要素就是坦誠——愿意摘下面具。這意味著愿意透露我們的想法、感受和經歷,既不自我設限,也不裝腔作勢;意味著不擺架子,不假裝高興,不夸大成績,也不試圖滿足所有人的需
- 5.? 總是聚焦于目標和結果, 就會失去自然的美好!
- 6.對于大多數來訪者,最大的挑戰(zhàn)不是得出正確的診斷,也不是制定合理的咨詢計劃,而是幫助他們真正愿意去改變。
- 7.在戀愛中的“一個月定律”和“三個月定律” 首先,“一個月定律”指出,如果兩個人在一個月內未能成為男女朋友,那么他們之后成為情侶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你發(fā)現(xiàn)自己和對方一直處于曖昧期,
- 8.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靜可通萬事理,鳥不跟魚比游泳,魚不跟鳥比飛翔,你我,各有所長 如果你是開心的,其實這條路,怎么走都沒事
- 9.……. 在非洲某部落里,當有人做錯事,傷害到他人,整個部落的人會圍成一個圈,做錯事的人在中間,長達兩天。 這兩天時間,部落的每人會輪流告訴中間那人: 你做過什么好事,你是如何如何善
- 10.人與人之前的相處需要平等互利,不能只為索取,只是對方的犧牲付出,時間短可以,對方不予計較,時間久了再有格局的人也煩了,心里也不平衡了。所以,兩人相處最重要的是掌握平衡和尺度。?
- 11.客體關系的理論是,一個人嬰幼兒時期的母嬰關系,奠定了他的人格基礎。
- 12.在線,可接語音。
- 13.關于抑郁癥,有一句很戳心的自述,“沒有人覺得我病了,她們只是覺得我想太多”
- 14.木心:“世界最后起作用的還是愛,去愛人,愛自然,愛生命,愛藝術。”
- 15.不要為過去的悲傷浪費眼淚, 也不要躺在曾經的掌聲里沉睡。
- 16.有一老人家讓我電動車讓一讓,然后還來一句:車怎么停這里?我看了一下,沒問題呀。于是笑著和她說:你叫我讓我也讓了,你應該和我說謝謝不要指責我,大家車都停這。于是老人笑著對我說:謝謝我
- 17.生活,需要自娛自樂
- 18.每個人的際遇不同,成功總有早晚,但肯定離不開兩樣東西,一是努力,二就是格局。不要總羨慕別人走運,嫉妒別人成功。平時不努力,就算運氣來了,你沒迎接它的到來也是擦肩而過……
- 19.所謂“真實的自我”,是在你尋找和選擇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 20.人生苦短,哪有時間去虛偽。你可以不識字,但必須學會識人
- 21.一切心累的感覺都源于你內心的控制欲, 總想對自己說了不算的事情說了算 改變不了別人就試著改變我自己 改變不了事情,就試著改變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 22.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
- 23.無論你活成什么樣子,都有人說三道四,這個世界我們都只來一次,吃想吃的飯,見想見的人,看喜歡的風景,做喜歡的事。
- 24.不要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要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 25.走出去,世界就是你的家,走不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去看看藍藍的天
- 26.每一個家庭都應該學習兩性關系的經營之道,學會讀懂男人和女人。
- 27.勇敢的和過去說再見, 走好腳下的路,才能收獲燦爛的明天。
- 28.孝心給父母,信心給自己,愛心給社會??
- 29.智慧的傾聽讓無言變成一種力量; 智慧的贊美讓語言變成美妙音符; 智慧的化解讓沖突變成提升動力。
- 30.如果一個人沒有發(fā)展出 穩(wěn)定、肯定的自我價值感, ……他的自尊就很容易被“鉤出”, 如果一個人懷疑自身的價值, 那么他很容易 ……通過他人的行為和反應來定義自己。 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
- 31.為謎著迷的體驗是雙重的!一種是破解謎題的快樂,一種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快樂
- 32.試著站在他人的角度, 去體會他人的不易, 如此, 當你的心完全慈悲了, 也就療愈了你一切的苦痛。 ?…………
- 33.?經典心理學效應 讓你學會用心理學解讀生活,用生活詮釋心理學 [愛心]南風效應(溫暖待人)[愛心] 也稱溫暖法則,指人際交往中,溫和的溝通方式可以讓人覺得心理舒適,而“冰冷”的溝通方式
- 34.強迫了這么久,其實你從未真正了解它 用一種邏輯去解釋另一種邏輯,得到的仍是一種邏輯,對你而言,這仍然會變成強迫。簡言之,你是在用一種強迫去對抗另一種強迫,結果,你得到的仍是強迫。
- 35.高有高的艷麗,矮有矮的芬芳,不管高或矮,胖或瘦,有沒有人矚目,有沒有人喝彩,都要按自己的節(jié)奏去綻放自己,人生百態(tài),沒有輸贏,有的只是你是否活出了自己的風采
- 36.希望別人好,別人未必好,但你肯定會好,因為你內心美好。 見不得別人好,別人未必不好,但你肯定不好,因為你內心沒有美好。
- 37.你所不了解的世界有多么美好,請親眼確認再做評論。
- 38.嘴巴太甜、說話太讓人舒服的人,情商肯定是很高的,但對于他們的話不要輕信,更不要全信,因為他們說出來的,往往不是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為了迎合與滿足你的。
- 39.當回首人生的那些酸苦 你會回味出一種堅強
- 40.往后好好工作好好賺錢好好愛自己 ,別人下班我加班
- 41.怎么樣才能停止內耗呢?老師常常給來訪者九點建議,第一真的可以停止活在別人眼里了,你真的沒那么多觀眾,心理學有一個叫“焦點過渡”的這樣的一個說法,有時我們過度看重自己,以為全世界都
- 42.一個愿意接受愛情缺陷性的人, 遠比一個為愛付出一切的人更加擁有愛。
- 43.愛讓我們感到幸福和滿足,恨會使我們感到痛苦和疾病。
- 44.人有任何的情緒都是正常的,人有任何的需求也都是正常的。小時候父母沒有能力看見自己的情緒,沒有能力滿足自己的需求,不代表現(xiàn)在身邊的人依然沒有。 我們能做的是,敞開自己,讓外在發(fā)生的
- 45.心理,社會,身體,共同作用下的思維模式,沒有所謂決對化的健康人!
- 46.缺愛的人往往都多情,你是這樣的人嗎? 一個人如果在原生家庭里沒有得到父母的愛和理解,那么他通常會把這份得不到的需求投射到其他的關系當中。 比如說,有可能會頻繁的愛上不同的人,內心卻
- 47.“微笑抑郁”的背后,往往隱藏著更深的孤獨與無助。 “抑郁”就像感冒發(fā)燒一樣,只是生了一場病,它在提醒著我們:要記得關愛自己。
- 48.近期錯過幾個熱點。和心理情緒有關的總讓人有幾分意難平。抑郁癥最典型特征是三低一高,伴隨早醒,多夢,高自殺風險。它是“自限性疾病”。所謂“自限性疾病”是指,假以時日一切都會好起來,
- 49.?這四種家庭,孩子輟學比例更高,你家是這樣的嗎? 第一種:爭吵不休 第二種:打擊嘲諷 第三種:過高期望 第四種:忽略情感
- 50.我們對別人最大的貢獻就是愛好自己,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委屈求不了全、討好討不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