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22歲,晚上失眠嚴重,動不動就想哭,一點小事就糾結想半天,一到晚上就胡思亂想
0個擁抱
17條評論
448次閱讀

網友
高校心理咨詢師的權利和義務
2025-03-25 22:35:37
你好

幫我看一下
對,就是心理的情緒找不到宣泄

咨詢師王金霞
0
「癥狀自評量表-s c l 90」
您好,它是當前使用較為廣泛的一種心理健康測試量表。
「1」適用對象為16歲以上成年人群,測評最近一個星期內的實際感覺,幫助人們從十個方面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程度。
「2」本測驗共90個自我評定項目。每一個項目均采用1~5級評分制。10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及其它項目。
「3」量表主要統計兩項指標:總分和因子分。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即單項分≥2的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時需多進行關注。
此外,測評僅供參考,不作為診斷的依據。
2020-07-02 07:50:38

咨詢師王金玲
0
你好,s c l-90是從10個方面了解自己心理健康程度的1種自評量表。
1、反應的10個方面分別為:
(1)軀體化(2)強迫癥狀
(3)人際關系敏感
(4)抑郁(5)焦慮(6)敵對
(7)恐怖(8)偏執(9)精神病性
(10)其他,如睡眠飲食狀況等
2、其中包括10個因子,每1個因子反映出個體某1方面的癥狀情況,通過因子分可了解癥狀分布特點。
3、如何評估:
(1) 總分: 超過160分
(2)陽性項目數: 超過43項
(3)單個因子分:超過2分
出現以上任意情況,就可考慮篩選陽性,需要進1步檢查。
2020-07-02 07:51:24

咨詢師王金玲
0
你好,從你的描述中,了解到因失眠備受困擾,你目前的狀態持續多長時間了?
通常來講導致失眠的因素有很多種:
比如軀體因素、環境因素、化學因素以及精神因素,通過以上所訴,來分析一下你的失眠是屬于哪一種?
2020-07-02 07:51:51

咨詢師王金玲
0
你好,當今人們心里壓力非常大,其中包括來自情感、學習、工作、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壓力,會出現失眠、焦慮、食欲下降、睡眠質量差等情況。
如何進行緩解呢?有很多種方法且因人而異,此處提出幾種建議:
1. 在工作、生活或學業上,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將一堆問題分解成若干具體的小事,一件一件去完成,通過這種成就感以鼓舞自己。
2. 感到困惑、棘手或難過的時候,尋求家人朋友的幫助,向家人朋友吐露訴說,頻率要適當。
3. 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深信事情總能朝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以最樂觀的心情想象最好的結果。
還有很多其他方法,以上幾種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2020-07-02 07:52:09

咨詢師王金霞
0
您好,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面臨這些難處理、有困難、對自己有威脅的情境時就會產生心理壓力,壓力沒有及時緩解就會累積,當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時就會讓我們感到焦慮、煩躁,或者萎靡不振,也會降低身體免疫力,在您感受到壓力過大時,請及時進行緩解,以下緩壓方法供您參考:
「1」首先找到壓力源,尋找適合的應對方式,有計劃地去處理
「2」合理宣泄,將心中的壓力和不快和家人或親密的朋友適度傾訴
「3」做一些感興趣的事,比如看電影、聽音樂、做一些運動
「4」有意識的放慢生活節奏,冷靜地處理各種紛繁復雜的事情
「5」調節自己應對壓力的心態,不過分夸大事情的嚴重性和將要產生的后果
希望,您保有面對壓力的勇氣,把壓力轉換為提升自己的動力,祝困難迎刃而解。
2020-07-02 07:52:34

咨詢師王金波
0
您好!剛剛看完您所有的描述,
其實失眠通常有兩種原因所致: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導致的失眠是指由軀體不適、疾病或創傷的疼痛而導致的失眠;
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則是指由心理困惑導致的失眠,如為一些困惑自己的事情煩惱、擔心、焦慮。
還有失眠的原因是因為擔心失眠,對夜晚產生恐懼,甚至對床產生焦慮。
請您通過上面的內容分析自己的失眠可能是由哪種原因導致的?
(1) 用森田療法治療心理因素導致的失眠。要對失眠本身有正確的認識,失眠時不去克服,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失眠,接受失眠,甚至享受失眠,不去想它,不去管它,不把失眠當問題。
(2) 要知道睡眠的規律。睡眠是自然的生理現象,有它自己的一套規律,睡覺時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就行了,再睡不著也可以聽聽音樂,看看書。
(3) 要知道睡眠時間的長短到底對人有什么樣的影響。很多時候擔心睡不著的重要因素是害怕對明天的工作、學習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經過科學的研究,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需要5個小時睡眠時間就夠了。這個世界上還從沒有哪個人是因為睡眠而死的。
(4) 睡眠最好要有一定的時間規律,工作時工作,該學習時學習,晚上該睡覺時睡覺。
2020-07-02 07:52:36
心理論壇
最新
熱門
懸賞
相關問題
我的
心理咨詢更多
傾訴熱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