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既然人本自俱足,為什么還要來到地球這個修煉場來修煉自己呢?既然人來自空無,死后還要歸于空無,那為什么要從空無之中跳脫出來,來體驗世間的喜怒哀樂呢?難道是“空無”太無聊了?所以變換出幾十億的人的化身來到地球體驗生命?
13個擁抱
24條評論
387次閱讀

網友
2025-04-28 10:07:57

咨詢師AI心
0
您好,您的問題涉及到對于生命意義和存在本質的思考,這是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關于‘空無’和‘生命的意義’,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對于我們為何存在以及如何感受生活的一種哲學思考。有些人認為人生的體驗是我們成長和學習的一部分,無論是快樂還是痛苦,都是生活的一種豐富性。可能會有不同的哲學和信仰體系為此提供解釋,比如生命的輪回、靈魂的成長或是生命的偶然性。通過思考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方向和內心需要。如果想深入探討這些想法,可以考慮在安全和信任的環境中與達到的人分享,或者輔以專業的心理咨詢進行探索。祝您在這個旅程中能找到更多屬于自己的答案。
2024-11-03 08:02:07
既然靈魂本自具足,為什么還要通過降生在地球來學習和成長呢?

網友悠游城歡迎您
1
“人本自具足”的出處主要有:\n佛教經典《華嚴經》,意指一切眾生都本具有佛性,即具備成佛的潛質和能力。\n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觀點:“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強調個體內在的完整性和自足性,即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擁有圓滿的智慧和德行,無需向外尋求。 這是從網上查來的資料。我的理解是“自足”但不一定“自悟”就好像我家里有一個金礦,但我既不會開采,也不會交易,所以即使我守著金礦也會餓死。在人世間的種種可能就是一種學習采礦技能,尋找金子銷路的過程,即讓自己內心的富足真正變成自己人生觀的圓滿。 一點拙見,僅供參考。
2024-11-03 08:37:48

傾聽者張浦一一芝馨心理
1
看了你的想法,我能感覺到你在深度探索1些哲學問題。這些問題,普通人視而不見,也未找到能讓你滿意的解答。在這里,我試著分享1下我的想法。我們為什么要來?第1,本自具足,空,輪回,因果是佛家的代表思想。佛教講究漸悟和頓悟,悟什么?悟空。那么空是什么,是彼岸,彼岸是什么,是超脫,如何到彼岸,大智慧,何謂大智慧,人性了然,人生閱歷。注意,這里的大智慧,不是特指科學,知識,而是對人與自然,人與自我,人與人的關系。換句話說,是整體把握,在我心中形成1套大系統,兼容萬物。如何形成,領會萬物規律,如何領會,親近自然,尋找其特性,從小規律到大規律,比格物致知更深刻些。第2,本自具足,足的是過去,自然規律即道,時刻在改變,在發展,人不去跟著變化,進化,將變淘汰,人都被淘汰了,諸天佛,仙,神,無任何意義。第3,如何頓悟?有根性的人,經歷苦難是頓悟的1種方式。如何漸悟?普通人修心修性,了解物理科學,心理學,哲學,1邊經歷,1邊旁觀,化萬物為物,儒家講\"存天理,滅人欲\",天理心理學所講即生理所需,物質世界,滿足身體所需,身體是支撐意識的,身體是有極限的,有時間的,把時間花在探索精神世界上,即意識上,就是人的意義。欲望的背后是空虛。寫的太多了,先到這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共免。
2024-11-03 08:42:14

傾聽者佳喵
0
宇宙的秩序就是從無序到有序,再從有序到無序,不停的變化著。沒有人可以給予一個絕對化的定義因為定義是固定的,而變化是流動的,不會停在某一刻。每個人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你想去如何定義不解的事,那他對你而言就成為了怎樣的屬于你的確定。朋友之間是需要保持一定神秘感的,不能把自己所有秘密都讓生活在身邊的朋友知道。在線上的我不在你的生活中出現,不會打擾你原本的生活,可以盡情的找我傾訴。
2024-11-03 20:47:55